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台商國際化2.0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當代的特徵是黑天鵝滿天亂飛與灰犀牛四處亂竄,2018年一開春,南、北韓居然熱線通了,立馬打亂了美中博弈,也瞬間將東北亞局勢的怒火與烈焰降溫,牽動了核武、薩德、中韓、中朝、日韓、日朝的重新定位。台灣的地位在詭譎的局勢中如走鋼索,連中朝邊境都關閉的禁運制裁中,台籍船舶居然敢冒大不諱對朝鮮輸誠,引發各方議論。

正是因為台灣跟絕大多數國家沒有邦交、也不是聯合國會員,此一策略模糊的國際地位,造成了台灣的困境、也開闢了更多的想像空間。優劣勢在變動的年代,有無逆轉的可能?端賴想像力與執行力!

在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一本新書Making Money: How Taiwanese Industrialists Embraced the Global Economy中,1960年代的零售革命被視為與亞洲的契約製造息息相關的消費趨勢,Walmart這類的零售通路在都會近郊建起了大型賣場,遙遙結合了馬歇爾計畫涵蓋的亞洲勞動力,為歐美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廉價商品,幾乎對於多數經濟都構成了正向的效用。少數未受惠的包括中國大陸與前蘇聯,因為那正是杜魯門所要防堵的赤色政權。台灣在二十世紀末是歷史的際遇,當中國大陸這麼大的經濟量體崛起時,無論扮演世界工廠或世界市場,周邊的經濟角色都扮演得黯淡無光、欲振乏力!

在那個即將遠逝的全球化年代中,全球的生產資源都化零為整,集聚於成本低廉與富涵人口紅利的區域,若投資環境友善,招商引資即化為一座座大型的廠房,日以繼夜地產出輸往全球的財貨。中國大陸開放改革介入了產經戰局,以其超額人力供給,不僅攪亂二戰後的四小龍七千萬勞動力格局,也養大了國際品牌的貪得無厭。持續的Cost down開啟了血汗工廠與環境浩劫的新扉頁,責怪亞洲兢兢業業想要擁抱世界的「無良」業者?抑或無良是被日漸激烈的國際競爭給逼出來的下下之策呢?很難有實證的研究可以證明因果,但既成的二十一世紀難題包括了氣候變遷、貧富差距、就業與所得,均須更有效地結合資本與創新,滿足市場的需求,才能面面俱到地解決盤根錯節的挑戰。但在新的產銷技術架構在互聯網上,化零為整的模式已面臨調整的壓力。

面對中國大陸的生產量體與成本優勢,能與之博弈的自然不是以敵之長、曝己之短!隨著產銷活動的日益大型化,台商總是感慨拚不過成本競爭,但若比大量客製化,台商快速升級以軟體驅動中小企業經營的彈性,再以系統串接中小企業到大型平台,這一波的「化整為零」未嘗不是台商升級轉型的絕佳契機!關鍵是前台雖然日益碎片化,但後台卻日益整合化,動輒天價地投資「系統的系統」(System of systems),講究的不是工程性的封閉系統,而是商業性的生態系統。在各主要經濟體築起關稅高牆的反全球化民粹時代中,化零為整成為霸道,化整為零隱約成為王道;離岸產銷日益遭遇顛簸(企業稅、關稅、雙反等等制度上的制裁),通往在岸生產的道路正在修復中,路徑的選擇逐漸明朗,缺的是資源與策略。

國際化的系統將成為台商智能化的一大門檻,過去台灣中小企業補丁式的硬體投資,若把握這一波轉型契機,能以國際系統架構驅動過往的投資,將發展出專屬台灣廠商的優勢。例如,SAP去年很視實務地調整系統架構,推出高貴不貴的雲端服務,瞄準的就是中小企業的潛在市場。價格平易近人了後,缺口出在嚴謹(換言之沒彈性)的德國系統,如何與台灣業者的彈性(換言之不嚴謹)的流程與行為結合?主客不可能易位,其間的調適該如何往前推進是這一波從坐而言到起而行的關鍵。以軟體與系統驅動過往的硬體投資物聯網,智慧化的體質調整在新一年度,台灣業者意識逐漸清晰之際,已呈現旭日東升的榮景。除了廠商主觀意願外,實質在替換設備、導入系統時所需的財務與人才,並不寬裕,外部協力體系如何介入協助,將影響台商這一波布局調整與智慧應用的匯流績效。

擺脫大量、低價、化零為整的競爭賽局,發揮台商小而美的優勢,加深、加大國際布局,展開台商國際化的升級版,未來,仍大有可為!

>>訂閱名家評論周報,關心全球財經大小事

解封後的美國,一種民主,兩種社會,三種解讀從Economic Bubble論「經濟安全互助圈」台商將在供應鏈重整中 扮演關鍵角色中美相互制裁,擠壓台商與外商空間後疫情時代柬埔寨金融市場藏隱憂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