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離岸風電開發找金援 CIP攜手中國信託助拳

  • 工商時報 陳鷖人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國內離岸風電第三方驗證推動又有新進度,標檢局繼達德能源(wpd)後,今(2)又與離岸風電開發商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國內第三方驗證團隊將參與CIP風場開發驗證流程。

另外,CIP也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簽署前期財務顧問合約,委由中國信託擔任財務顧問協助籌資,成為首家委託本土金融機構擔任財務顧問的開發商。

CIP台灣區執行長侯奕愷(Jesper Holst)指出,6、7年前歐洲離岸風場開發約可取得6至7成銀行融資,近幾年更可達到8成。

CIP在彰化外海申請開發27號、西島兩座風場,另外也與中鋼合作開發29號風場,總量超過1.2GW。整體投資額約新台幣1800億元,也就是說,融資大餅上看1200億元。

CIP財務長徐正穎透露,過去幾個月拜訪超過30家本土銀行,近20家業者表達融資意向,惟多數銀行對離岸風電陌生,不知從什麼角度切入;與歐洲不同的是,台灣有颱風、地震等特殊情況,建立符合台灣特性的融資架構就顯得重要,因此選擇與中國信託合作。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總經理陳佳文表示,將協助CIP籌資。離岸風場專案融資沒有可變現擔保品、追索權,要確定專案順利進行、金流可回收就需要透過盡職調查,接著則要確定與台電購售電合約符合標準,最後要確定如何用保險降低地震、颱風等不可抗力風險。

依能源局規定,離岸風場開發至少有2成融資需透過國內金融機構,藉此讓本土銀行共享綠色金融商機,徐正穎表示,收到的融資意向書已超過此額度,CIP希望國內業者參與度越高越好,額度取決於未來通過遴選的開發量。

在第三方驗證部分,離岸風場開發第三方驗證主要分三大塊,包括專案驗證(PC)、海事工程擔保(MWS)和盡職調查(DD),尤其是盡職調查事關銀行評估風場開發風險、放款的重要依據,又分成技術與財務面調查。

去年10月標檢局先與wpd簽署MOU,標檢局長劉明忠表示,另一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Ørsted)也有合作意願,目前正在洽談中。

侯奕愷表示,雖然歐洲發展離岸風電已超過20年,開發400MW中小型風場進行盡職調查約需要半年,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屬於剛起步階段,預計需要更長時間。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