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國泰民安的政治經濟學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近日,元宵節未過,就發生民間搶購衛生紙的風波,大賣場裡的衛生紙櫃,瞬間秒殺。民間對價格可能異動的敏感神經頓時緊繃,許多消費者認為,其他相關的日用消費品不久後也可能會隨之波動,新一波可能的物價變動,有山雨欲來之勢。

物價的波動,直接觸及到百姓最基本的生活,百姓們不會沒有感。相對於物價的因素,當然就是薪資。若是物價漲而薪資不漲,當然會直接影響百姓的福祉。

目前的衛生紙上漲,是為反映國際紙漿的成本上漲,它與國際石油漲跌的情形相同,都是輸入型的。對於這樣的情形,台灣本身可資因應的可能性及空間都十分有限。百姓傷荷包可能是無法避免,政府又能做些什麼呢?政府可能做的事至少有:

一、信心喊話,要老百姓安心,切勿恐慌盲動,(或是責備百姓, 一人只有一個屁股?買那麼多衛生紙幹嘛?)。

二、指示公平會進行可能聯合漲價的調查。

三、約相關的生產業者及通路業者喝咖啡,多多自行吸收,減輕消費者負擔。

四、啟動政府及民間庫藏機制,以充裕市場供給(但這不適用在衛生紙上)。

五、以政府的力量在國際市場上協助業者搶貨源。

六、積極地進行國內進口替代政策,開始伐林造紙(但可能遠水救不了近火)。

七、物價凍結或管制(連美國在70年代也做過,有何不可?)。

八、以通膨的方法,給百姓漲薪水,用以補償物價上漲的損失(央行才換新總裁,新人可有新政乎?)。

九、把問題推給在野的前朝(故技可重施,但似無衛生紙這案例?)。

十、修正物價指數計算公式,減少物價上漲的增幅比率以安定民心 。

十一、公廁加裝免治馬桶,同時補貼民間裝設,以減少衛生紙使用(是擴大內需的前瞻計畫3.0版嗎?)。

十二、新台幣升值,減少國內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壓力(至於出口 的競爭力問題,且先可按下不表)。

十三、以長期的施政,讓百姓安心及有信心,認同「國可泰,故民可安」。

上述的種種可能政策,有些可行性高,有些可行性低,有些是長期政策,有些是短期措施,如何因應,如何長短期兼而行之,當然是執政者的智慧與決策,我們相信,政府一定會積極地因應。只是,這滅火的工作如何能做得好,做得到位,當然是政府的一大考驗。

不論是衛生紙或是物價上漲的問題,經濟學裡最擔心的事就是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若此一心理問題不能處理,那麼,物價會漲的夢魘是不會消失,此外,經濟學中常談到「自我實現的預期」那只會使問題更加惡化,更加難以收拾,所以物價問題,固有它實質面如國際性原料價格的因素,更有民眾心理面的因素,不可忽略。

既然,國際紙漿價格的上漲是國際性的問題,那麼,為何這搶購衛生紙的問題只出現在台灣,在其他東亞進口紙漿的國家都未見到,是我們國內的消費者太有遠見,或是太過敏銳了呢?而一旦這搶購之風出現,若沒有平價實物無限供給,(猶如銀行碰到搶兌時,就拿出如 山高的現金放在現場般),將無法有效因應,政府尤應審慎因應。

預期心理的出現,也有另一個最基本元素,就是民眾對政府的信心。民間春聯常見的「國泰民安」這4個字,其實反映出民間最卑微的要求,那就是「國要泰,民才可安」。若是國能泰,民眾自然就會對政府有信心,那怕是政府出面說句話,就能安定民心,就能把上述的 「預期心理」消弭於無形。然,現今的問題是,政府過去的許多施政,它讓國泰了嗎?

>>訂閱名家評論周報,關心全球財經大小事

挺生技撐研發 更創臺灣友善募資環境口罩管制的算術治療新冠肺炎 「老藥新用」HCQ成熱門話題保護阿中 記者有責當病毒遇到政治,多思多謀和果決果行的選擇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