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工智慧真的十分火紅,不但各國政策及業者不斷釋出各種投入與成果的訊息,也有業者提供開放平台與免費工具,積極推廣與參與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甚至連提供法令遵循服務的業者也開始對人工智慧有興趣。這是全新一波的科技新典範,如何勝出,或佔有一席之地?
在2000年初,網際網路是個新科技應用起點,當時台灣也有許多新創業者浮出檯面;接著是功能性手機,台灣也有許多業者參與,後來蘋果在2007年推出iPhone後,功能性手機被智慧手機所取代,當時台灣hTC也曾短暫領先全球過。到最近幾年,結合網際網路、行動網路及物聯網技術的各種平台營運模式,相繼出現。
不過,台灣產業,在這幾波的科技應用推展過程中,雖然沒有缺席,但是也極少真正藉著這些新興科技應用,而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發展出新產業,或延伸出哪些新產業定位的成績來。台灣產業,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的定位,還是與2000年大致相同:以零組件供應及終端產品製造等為主。
當然,在過往每一波的發展中,零組件供應及產品製造都是相當重要的角色定位,只是隨著其他國家製造能力的提升,來自全球的競爭者多,競爭日趨激烈,相對於推展新興應用,以軟體加值及經營平台所創造附加價值的定位而言,不但台灣產業要維持既有定位日益辛苦,且所創造附加價值也相對偏低。
如果簡單回顧過往這些能掌握新興科技,並成功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業者,例如Google、Amazon、Apple及阿里巴巴等,除了一般所強調的軟硬體技術外,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深度的掌握了新興科技所驅動的個體經濟邏輯轉變。
早在Google在網路領域發光發亮之前,知名的個體經濟學家Varian就曾對資訊時代的經營以專書提出了經營法則。或許是因為這本書,Google後來聘了Varian成為首席經濟學家,除了協助Google利用大量的數據研究與驗證人們在網路上的經濟行為外,相信同時也對Google在行動通訊平台及專利開放策略提供重要的建議。不僅止於Google,阿里巴巴也在2007年成立阿里研究院,投入於資料科技所帶動的新經濟發展邏輯與治理模式進行研究,並發展成為智庫平台。
確實,就在Google及Amazon剛出現不久,個體經濟學領域也在網路經濟這方向出現了「雙邊市場」的經濟行為觀察,後來更延伸成為「多邊市場」的架構。根據模型的推演,在「雙邊市場」的架構下,許多新古典經濟學所認定的基本原則都被打破。市場經濟運作邏輯,推動經濟發展邏輯及經濟管制邏輯,都因而必須要重新研究與重新定位。
多邊市場這項新的個體經濟行為觀察,其實就是近年火紅「平台經濟」的理論基礎。參考中國大陸近期所發布獨角獸新創清單,也可發現當中多數獨角獸的營運模式都與平台經濟息息相關。
網路及數據科技的發展,帶動事業經營邏輯的大幅轉變,同時也帶動產業發展邏輯的變化。在這樣的基本演變趨勢下,可以發現固然掌握新興科技的技術相當重要,但是如果要成功,僅擁有充足的技術能耐,恐怕遠遠不夠。
如果期待台灣產業在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下能在全球科技鏈中佔有一席之地,除了工程人才培育養成,科技研發補助外,必然還有許多新的能耐與與機制配合,例如如何協助與輔導垂直領域業者掌握人工智慧時代的經營邏輯與發展邏輯的變化,相信也是個必須要大力投入的議題。面對人工智慧這項全新的趨勢機會,請不要再僅僅重視科技研發本身,應再多注意事業經營模式的基礎經濟分析研究以及其餘相互配套與機制的需求。
5G釋照收入該如何有效運用?我們對5G的期待與提醒政府勞動統計改版必須有章程美國啟動新一波貿易政策之風險評估公私協力解題:口罩app與總統盃黑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