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強化環保新動力,中油2艘1999公噸大型電推油駁船高雄首航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彭暄貽/台北報導

因應環保趨勢、強化新南向國際合作,中油宣布,藉由台灣、越南、新加坡三國合作,委由新加坡船廠打造「中油21號」及「中油22號」兩艘1,999公噸電推油駁船,今(23)日在董事長戴謙主持首航典禮後,隨即在高雄港投入船舶加油服務行列,開啟國內綠色航運服務嶄新的里程。

戴謙表示,這是國內500公噸級以上船舶首度改採電力推進系統,船體採雙殼結構可降低油料外漏污染風險,儲油容量2,700公噸,可服務更大型的國際商船;尤其,不同於傳統油駁船由引擎帶動螺旋槳轉動,新造電推油駁船改採發電機發電,最多可減少29%燃油消耗,換算每艘每年最多可減少313公噸CO2排放。

此外,因應交通部航港局提前於2019年1月1日實施國際航線船舶於港區內改以含硫量0.5%低硫燃油政策,以改善港區空氣污染,中油今年2月開始供應含硫量0.5%以下之海運輕柴(重)油,另建造3艘499公噸雙殼加油船(非電力),其中2艘配置於基隆港,1艘在高雄港加入船舶加油營運。

臺灣5大商港(基隆、花蓮、蘇澳、台中、高雄)除了花蓮港外,中油共有9艘油駁船為船舶服務加油。這次2艘1,999公噸電推油駁船,於2013年底展開建造計畫,2016年由新加坡TRIYARDS MARINE SERVICE公司得標,每艘斥資約新台幣3億6,700萬元,去(2017)年7月在越南頭頓港舉行命名下水典禮,今年初抵達高雄港。

戴謙指出,高雄港船舶加油量占全臺5大國際商港總發油量6%,首航典禮後,這兩艘1,999公噸電推雙殼油駁船將正式於高雄港服役。除節能減碳,對高雄市政府推行改善高雄港區空氣品質計畫亦有正面效益。

此外,過去油駁船的儲油容量1,550公噸,這兩艘新船各有2,700公噸,並安裝質量流量計,可提供精確的計量,亦可服務較大船舶。全新的電推油駁船將能發揮加油量大且快速的優勢,對高雄港未來整體發展具正面意義,提升運能及加油效率,縮短船舶加油及其停靠碼頭的時間,提升航運經營績效,共創市港繁榮。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