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全球貿易快速成長期將近尾聲

  • 唐納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過去25年來,全球貿易飛速成長,各國之間貿易往來密切的程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以實際值計,當今貿易額占全球經濟總量將近30%,自1990年代以來更是已經翻倍成長。然而,最近幾年全球貿易成長停滯不前,尤其是商品貿易(而不是服務貿易,例如財富管理)。實際上,全球貿易或許已經見頂。

全球貿易如何成長?

商品製造已變得日益複雜,這在過去25年中是全球貿易飛速成長的推手。在1970年代,商品通常都在本地製造。一國可能會進口本國不能生產的商品。如果某個國家不產石油,就需要進口石油(或使用其他能源)。除了石油和其他基本商品外,許多物品都是由各國自給自足。

過去25年來,各國不再親自生產所有物品,進口商品已不再局限於石油等基礎物資。就拿音樂來說,消費者購買外國藝術家的雷射唱片(CD),就相當於從另一個國家進口音樂產品。實際上,最終產品可能涉及諸多國家。比如,第二國製作光碟片;第三國生產CD包裝盒,所用塑膠來自第四國;第五國印刷封面,所用的紙張和墨水分別由第六和第七國生產;第八國負責最後組裝。最後,這張CD才會到樂迷手中。

這就是為什麼說「美國製造」的汽車其實並非完全由美國製造的原因。美國出口的每輛汽車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零組件來自國外。

只要某種商品跨越國境,全球貿易量就會增加。全球GDP只有在終端銷售增加的情況下才成長。如果終端產品的生產需要經過多道貿易過程才能完成,那麼貿易占GDP的比重就會上升。

全球貿易為何可能會改變?

現在有跡象表明全球貿易快速成長期可能已近尾聲,甚至會下滑。全球貿易或許已經見頂,至少商品貿易是如此。人們自然會歸咎於貿易保護主義,但這只是部份原因。

供應鏈日趨複雜的原因在於成本。在某些國家生產某些東西更為便宜。雖然將生產零件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需要花錢,但是生產成本下降足以抵消運輸成本。

如今,企業控制成本的方式出現改變,上述成本優勢已不再明顯。本地機器人可替代外國勞工。在靠近顧客的地方製造商品的優勢在於可以按需生產。廠商無需花上幾個星期等待所需物品從遙遠的地方運來,而可以在本土製造並在數日之內即可交付客戶。在接近客戶的地方生產商品可避免生產過量(導致浪費)或產量不夠(錯失賺更多錢的機會)。其他成本也可能下降,比如,如果終端產品在較短距離內運輸,所需的保險費用也會相應下降。

數位化進一步縮短了供應鏈,這使得相關商品貿易停滯不前。過去兩年來,我們聽音樂的方式已然改變,唱片已是明日黃花。如今絕大多數音樂都是透過下載或串流媒體播放。不過,貿易依然存在。藝術家以其智慧財產權作為貿易標的。當然,這不是商品,而是一種服務。音樂產業的供應鏈已大大壓縮。

隨著供應鏈的縮短,商品貿易將更為精簡。有跡象表明,這一情況已然發生。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商品出口中零組件出口的成長趨勢已經停滯甚至逆轉。供應鏈縮短以及貿易的精簡或許已導致貿易觸頂。

在貿易見頂的情況下,投資者需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依賴於冗長供應鏈的中間環節而實現經濟成長的國家,需要開創新的成長點。

‧運輸需求將改變。製成品的運輸距離將縮短,原物料可能運往新的地區。某些商品(比如音樂)則根本無需運輸。

‧在靠近客戶的地方生產商品將減少商品庫存。在衰退環境下,庫存會讓經濟雪上加霜。在靠近客戶的地方生產,還可能減輕景氣週期興衰的震盪程度。

‧未來貿易中,服務與創意將變得比商品貿易更加重要。

貨物貿易見頂不會創造多少新工作機會,而是更關乎機器人與數位化。然而,貿易見頂可能意味著未來15年左右,當今的保護主義趨勢將變得不太重要。貿易戰將成為歷史,未來,貿易的面貌將與現在大相徑庭。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