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導彈試射危機的最高峰,曾自鳴得意的認為握控在他手上的核子按鈕,比起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還要大尺寸。此際,面對中國大陸反制鋼、鋁製品課稅,即刻對30餘億美元金額的進口農產品徵稅,川普自然聲色俱厲的做出加碼反擊的要求。
負責進行301貿易法案調查的貿易談判大使,萊蒂澤(Robert Lighthizer)甫公布對大陸課徵高關稅的5百億美元、128項品目之後;旋即再趕工,務必要找出得以加碼報復,讓中國大陸感受慘重的1,000億美元新增品項。萊蒂澤貿易大使更公開允諾,不負總統期待將會有水落石出的調查結果出現。
為了營造美國當局對各國產業貿易的主導地位,以及確保復談中的幾個自貿協議都得以順利進行,美國商務部先行將北美自貿區(NAFTA)成員國家、主導朝、美談判有功的南韓,以及重要的戰略夥伴歐洲地區、巴西、阿根廷和澳洲等國,悉數暫時排除在鋼、鋁製品的應稅名單之外。
此一看似矛盾的行政舉措,符合川普總統宣稱要透過G20財長會議以及美洲國家戰略高峰會,推動由美國帶頭的貿易新秩序,而不只是鋼鐵產銷的利益分配。不過,因為派出近四百名國民兵到美、墨邊境巡邏;又要對敘利亞使用化武疑案進行懲治,川普卻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缺席美洲高峰會的總統。
究其實,大陸鋼材出口僅不到2%銷往美國,根本就微不足道;更何況對東亞境內國家的銷售,高占其鋼鐵出口總額的一半,優勢穩健。反觀,美國聯邦理事會所發布的研議結果,認定鋼、鋁產品加關稅,將造成產業成本提高,最終只會讓金屬工業就業者減少。
這個結果,更顯示對於川普總統信誓旦旦的美國再工業化,特別是大選最關鍵的密西根州、賓州和阿帕拉契山地周邊等地的就業創造並無幫助。
因此,中國大陸對於美國在鋼、鋁製品加徵關稅,除了指控其違反世貿組織(WTO)的對等與開放原則之外,能成案即是贏家,確實可不予理會的。只是意興風發的川普總統倒不做此想,誓言要推翻WTO的多邊架構;並且於日本總理安倍的兩國會談上,再度拒斥回頭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想法。
川普總統主導全球生產秩序的意圖明顯,一時間可也沒人能看得懂他所主張的改革細節和替代的制度設計。倒是美國財政部長穆欽(Steven T. Mnuchin)在過去一個多月以來,不斷於周末和股市盤跌當中放風聲,一會兒說是中、美談判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一會兒說是,美國很樂意回頭參與CPTPP。
本周的最新進展,穆欽矢言到中國大陸進行拜會斡旋,以避免雙方的誤判與傷害擴大。值此中、美僵局的高度敏感時刻,一方面美國財政部於下星期必須加碼標售債券,除了支應財政赤字的增加之外,還要贖回已發行到期的舊債務,金額為2,000餘億美元;另一方面,美國商務部對於電信設備商中興通訊(ZTE),做出7年內不得與美國企業進行技術授權與零組件採購的命令。
至於美國貿易談判委員會即將宣布的1,000億美元清單,對於民生需用與消費電子產品的關稅開徵,已經難以避免;推估其潛在稅負仍將由品牌主和軟件開發的利潤,吸收泰半。以愛瘋X公開的毛獲利約為牌價的6成做推估,其中1成或將轉為繳納關稅之用。主要由電信代銷業者與蘋果公司,共同做承擔;受害較大的,自然是蘋果的股東分紅,ICT類股的股價表現,再就是軟件開發商以及電信代銷業者的獲利。
川普總統著眼於美國期中選舉的考量,其可能的盤算是:對於大陸經濟無甚大妨礙的話,趁機將它一軍凸顯「老大當家」,還可以壓制已開發國家長期的銳氣與貿易獲利。可惜,美國行政當局與智庫的評估,都太過一廂情願了。此際美國財政部長宣布將進行訪華之行,大陸方面也樂觀看待的反應,確實有其急迫性。
過去的70年間,全球布局的廠商總在一次次的危機當下,帶出經貿的新動能;而美國的海外援助、技術提供與銷售、投資,都讓農業部門的綠色革命以及金融國際化,成為主要的獲益者。全球競爭規範與開放貿易的指標作為,不能任令其消失。
準此看來,中國大陸的帶頭反制,實屬於勢所必然;至於已開發國家的觀望,甚至是伺機尾隨跟進,則可以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