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上市、櫃企業首季財報,將在五月中旬之前陸續出爐,而四月營收也將在本周四之前陸續曝光,加上美股於上周五強彈,蘋果(APPLE)股價也創新高,使台股短期回歸基本面行情,審慎樂觀。
國內外政經消息面方面,沙國將聯合俄羅斯持續減產原油,與美國、伊朗因廢核協議歧見甚深,使雙方關係持續緊張,可能挹注國際油價持續高漲,對全球景氣復相對不利;另外,美國與中國的貿易磨擦,雙方化解衝突的可能性,目前看起來,變數風險仍高,不宜輕忽,係台股逢高或仍宜適度減量,持盈保泰遠因。
不過,東北亞情勢愈見和平曙光,中國與印度緊張關係也改善良多,而國內三月景氣訊號還不錯,四月外銷訂單也有機會兩位數成長,加上政策面做多,公營法人手中護盤銀彈仍雄厚,使近期盤勢低檔空間也相對有限,預期大盤在電子股營運淡季的「五窮、六絕、七上吊」,與五月繳稅旺季期間,未脫在年線上下200點區間,進行大箱型趨堅整理,且個股仍依題材領先盤勢格局。
業內人士指出,短期具題材股票,包括被動元件、矽晶圓、水泥、塑化中間原料(石油看漲利基)、AI物聯網與機器人、自動車供應鏈(含汽車電子)及挖礦(虛擬貨幣)等相關概念股,值持續追蹤。
據業內整理,今可能影響台股多、空動向市場消息如下,僅供參考:
(A)利多因子:
1.今年大陸IC設計業者異軍突起,包括專攻加密貨幣挖礦運算特殊應用晶片(ASIC)的比特大陸、華為旗下手機晶片設計廠海思、以及正式推出人工智慧(AI)加速運算晶片的寒武紀等三強出線,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通吃16奈米及7奈米等先進製程代工訂單,成為最大受惠者。
2.匯豐證券指出,基礎電子元件受惠2大商機:供需平衡、新應用爆發,產業進入獲利走升新時代,將強茂(2481)、國巨(2327)納入研究範圍,雙雙給予「買進」投資評等,推測未來12個月合理股價分別是68元與850元。
3.中美貿易戰場拓展到高科技產業,大陸為加速發展半導體,華爾街日報披露,大陸將宣布成立規模3,0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4兆元)新基金,用於半導體技術研發。法人分析,與大陸客戶關係良好、技術領先的台廠,如:台積電、聯發科等,將為潛在受惠對象。
4.藍天電腦(2362)今年第一季受惠處分轉投資及匯兌盈餘等業外收益挹注,稅後淨利大幅倍增至9.7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1.52元,不僅是近5年來單季及同期新高,更一舉突破去年度全年EPS1.12元,預告了其今年度營運獲利成長可期。
5.台股上市櫃企業去年狂賺2.2兆元,根據各公司股利政策,預計配發現金股利上看1.3兆元,雙創新高;外資篤定奪下至少5,000億元現金股利。且鴻海、台泥等股利大咖尚未公布股利,外資今年極有機會豪取超過5,500億元現金股利。
6.台股周K線三連黑,指數跌破年線退守10,500點;投資專家看台股近期跌深、近520政策作多及蘋果財報佳等因素,短線醞釀跌深反彈,年線將是多空攻防區,操作上仍保守應對,看好防禦型高殖利率股,以及非電的傳產龍頭股與金融股。
7.受惠於國際半導體大廠陸續切入晶圓級封裝市場,帶動雷射與電漿相關設備需求高漲,加上兩岸軟板大廠持續擴產,對於壓合設備需求日甚,本土設備商鈦昇(8027)總經理陳坤山透露,今年的接單量將是公司成立至今最多的一年,目前供給嚴重不及,有急迫擴產需求。
8.水泥廠今年首季營運出現回溫跡象,在大陸水泥市場不斷釋出政策利多,國內有前瞻計畫及房地產交易量回溫支撐,水泥族群在內外皆美激勵下,全年營運不旺也難。
9.金可-KY(8406)繼第一季營收交出正成長佳績,法人預估受惠人民幣升值,單季EPS有機會挑戰3元後,營運再報佳音,由於新承接的美系客戶Hubble日拋隱形眼鏡,已提前於5月初出貨,預期將為今年帶進數億元業績,可望帶動金可營運重回高峰,全年EPS將由13元起跳。
10.為加速企業投資智慧化機械設備,導入智慧製造,據悉,財經二部已達共識,將提出產創條例修法,祭出營所稅投資抵減租稅優惠工具,若企業在當年度適用優惠抵減率為5%,分三年則抵減率為3%,企業可二擇一,預計自107年7月上路,110年6月落日,共執行3年。
11.環宇-KY(4991)上周五舉行線上法說會,公布首季稅後盈餘為8,365萬元,季增4.3%,年減14.9%,EPS為1.06元。
公司總執行長暨總裁安寶信表示,中美貿易對峙牽動後續營運,但公司為華為供應鏈,受到的影響相較於高通、博通等國際大廠為低,展望本季,預估營收將優於首季。
12.被動元件族群挾帶缺貨漲價題材,市場投資熱度持續加溫,華新科(2492)、國巨(2327)不僅現股成交金額包辦台股前兩大,更吸引權證投資人積極布局,上周五(4日)權證成交金額衝上1.7億元、1.6億元,雙雙登上最熱標的。
13.近期國際油價呈現高檔區間震盪,讓市場感到憂喜參半。法人表示,儘管油價走高將帶動通膨升溫壓力,但同時也推升能源產業的股、債價格走勢,連帶也讓原油債配置比重偏高的全球高收益債券走勢提供燃料動能。在預期油價仍將持續維持在高檔區間下,全球高收益債券的後勢持續看俏。
14.520行情來臨,生技股儘管近日股價回檔整理,但挾著豐富題材和政策做多下,預期仍是多頭主流;中裕(4147)、益安(6499)、安克(4188)首季獲利轉盈股將持續受青睞;晟德(4123)大江(8436)、麗豐-KY(4137)、全宇-KY(4168)、保瑞(6472)等業績股,受惠營收成長,首季獲利可望交出亮麗佳績,可望領軍類股上揚。
此外,太景(4157)、泰福(6541)開放信用交易,康聯(4144)則將辦理現金增資2,500萬股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加上報稅季節來臨,KY股的康友(6452)、麗豐、全宇、金可(8406)的高股利和免稅優惠;加上6月將舉行的ASCO醫學年會和美國生技展,都可望為生技類股帶來激勵效應,為股價添增動能。
15.上週結束的中美經貿磋商雖未達成共識,但兩方持續保持熱線。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5日晚間,應約與新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通電話,雙方表示將就經貿等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
16.上櫃公司107年第1季財務報告公告在即,櫃買中心周五(11日)首發邀請上櫃市場最大族群半導體產業之代表性公司IET-KY(4971)、紘康(6457)及神盾(6462),於櫃買中心11樓多媒體資訊區,就其最近期財務業務情形及對未來產業前景的看法對投資人作說明
17.興櫃市場本周增加三檔生力軍,鈺太科技(6679)以及鑫創電子(6680)兩家均在周三(9日)登錄興櫃買賣,碩鑽材料(6682)接續在周五(11日)登錄興櫃買賣。
18.台灣幣託(BitoEX)近日為自家加密貨幣交易所BitoPro推出ICO(首度公開發行),26小時內便募集超過新台幣6億元,發行1.75億顆BITO,在網路世界引為話題。
根據幣託ICO計畫發展時程,今年第二季將啟動代幣BITO發售並上架交易,第四季將啟動新加坡交易所和印度交易所的幣與幣間交易,甚至明年第一季可以在台灣交易所進行融資、融幣的交易服務。
19.散裝船運市場波羅的海乾貨船綜合指數(BDI)近一個月漲幅高達45.99%,船公司在新約價拉升後,裕民(2606)、中航(2612)、台航(2617)、慧洋-KY(2637)、四維航(5608)、正德(2641)等估計,獲利將是一季比一季好。
20.櫃買中心上周五(4日)召開上櫃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審查會議,審查通過國泰投信申請以富時固定收益公司(FTSE Fixed Income LLC)編製「富時中國政策性銀行債5年期以上指數」為ETF追蹤標的之指數資格認可。
21.台股周線寫下連三黑,國際資金撤出為短線大盤壓力來源,但在個股表現上,日月光投控(3711)、玉山金(2884)兩檔上周五(4日)逆勢獲外資敲進,股價同步走揚,投資專家指出,可利用部分資金布局認購權證,搭上外資買盤順風車。
22.第二季以來國際雜音紛沓,全球不少股市甚至回吐今年來漲幅,連帶拖累亞股走勢,不過亞洲經濟基本面健康,經濟成長動能無虞,加上亞洲企業市值、獲利成長快速,市場拉回反而給予投資人布局的機會。
23.中美貿易談判達部分共識,兩大強權皆釋出善意,國際政經局勢好轉,外資減碼壓力可望稍微減輕,有利指數止穩走揚。投資專家表示,近期台股多空波動仍大,操作策略以輕倉短打為宜,搭配技術面觀察,台積電(2330)、玉晶光(3406)KD黃金交叉向上,具彈升契機。
24.統計今年第一季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前十大基金,有六檔是布局A股或大中華地區的股票型基金,其餘均為投資國內股票,顯示投資人對整體亞太地區經濟成長動能深具信心,進而推升國人定期定額投資的意願。
25.不同電子業大多採兩岸布局,成為中美貿易交手牽制焦點。鋼鐵、石化業者近年因強化營運新商機、規避中美等區域貿易戰,轉進東協建置海外基地,反倒成為此波貿易交手,業者趨吉避凶的靈活調度機制。
26.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石化產業成為大陸反制焦點之一,台塑集團德州石化基地今明兩年陸續完工投產的擴建項目是否連帶受阻,引發關注。為此,台塑、南亞強調,扣除支應美國當地銷售外,將以優先銷售歐美、西非及中南美,並拓銷日本、台灣、東南亞及南亞等非大陸市場審慎因應。
27.中嘉案第四度出售,據了解,中嘉大股東MBK上周四(3日)晚上迅速簽約,宏泰企業機構執行常務董事暨宏泰建設總經理林鴻南、私募基金達勝集團董事長郭冠群、以及外資摩根史丹利所組成的投資團隊搶下,金額落在580億元左右。
28.日前登場的中美貿易協商雙方未達共識,對此「股神」巴菲特表示,他認為中美兩國有足夠智慧,不會爆發「愚蠢的」貿易戰損及兩國利益。他並透露擬加大對中國的投資,或於今年8月在中國進行收購。
29.2017年,對台灣電商龍頭網路家庭(8044)來說,可說是挑戰最多的一年。對外,力抗的是國際競爭者用侵略型的戰術挑戰市場地位;對內,則要面對高層人事異動、組織調整;加上出資幫助同集團的商店街打行銷戰,導致網家整體獲利衰退、股價一度跌至谷底,營運儼然陷入苦戰。
30.車用MLCC吸納日商MLCC產能,導致MLCC從去年開始的缺貨潮蔓延迄今,華新科總經理顧立荊上周應券商邀請,出席產業論壇時表示,傳統汽車、汽車電子化以及電動車(EV)對MLCC消耗量分別上看1,000顆、5,000顆、1萬顆以上,車用MLCC將吸納全球MLCC約10%產能。
(B)利空消息:
1.光學產業首季仍處於淡季,加上轉型效應仍未能顯現,新鉅科(3630)公布首季稅後淨損1.89億元,創近11季以來的虧損新高。不過,因私募案造成股本擴大效果,單季每股淨損1.2元,反而有較前幾季「收斂」的效果。
2.LED廠首季財報不敵陸資廠新產能壓力,加上傳統淡季、匯損衝擊,無論是晶片龍廠廠晶電(2448),或是垂直整合廠商隆達(3698)上季財報都遜色,晶電獲利探4季新低,EPS僅0.37元;隆達則轉虧,首季每股淨損0.08元。
3.新興(2605)因旗下超大型油輪運價大跌,今年首季出現10多年來首度虧損。新興上周五已率先公告今年首季虧損2,575萬,EPS為-0.05元,是近十多年來首度出現虧損。
4.搶攻台、美雙掛牌頭香,亞獅康-KY(6497)宣布,已完成美國存託憑證(ADR)訂價,5月4日起以ASLN-US代號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市場 (Nasdaq Global Market)掛牌交易,每單位實際發行價格為7.03美元。
不過因逢美國生技走勢不佳,該股5日以5.61美元收盤,跌幅20.02%,恐衝擊今(7)日台灣股價走勢。此外,對於準備前進美國發行ADR的台微體(4152)等公司,亦造成不少壓力。
5.台灣缺水、限水問題幾乎每年都上演,面板廠除監控水情燈號之外,也都有一套SOP因應。群創會分階段實施民生節約用水等措施,當監控水情進入三階限水警示時,除優化製程產能回收水外,也將考慮水車載送因應。友達針對各階段節水措施,從製程用水減量、減少民生用水,到執行水車載水等,依據不同階段提高節水效能。
6.面板產業首季營運低迷,供應鏈降價壓力大。明基材首季營收成長,但獲利衰退,每股盈餘0.34元,奇美材則是持續虧損,首季營收28.82億元,每股淨損約0.51元。
7.《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沙烏地阿拉伯已放棄長久以來擔任全球能源市場穩定力量的角色。在王儲沙爾曼親王(Mohammed bin Salman)策畫下,沙烏地阿拉伯全力拉升油價,目標是在今年達到至少80美元,俾以增加收入來推動國內經濟改革。
8.由於無法負擔高房價及高稅率,愈來愈多人遷離加州。調查報告指出過去10年加州淨遷出人口超過100萬。經濟學家並估計,未來3年內將有80萬富人搬離紐約與加州,以逃避免高所得稅率。
9.《金融時報》報導,去年英國政府頒布的清淨空氣法案,下令2040年起禁售傳統引擎車輛,然而消息人士稱,在新增法令內容中,將明定油電混合車也在禁售範圍,這意味英國最暢銷的油電混合車豐田Prius,也可能不得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