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談中美貿易戰 經濟部次長:中美摩擦會持續存在

  • 工商時報 陳鷖人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美貿易戰暫時「停火」,中國同意降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擴大進口、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然而,經濟部次長龔明鑫對中美雙方是否就此停火表示不樂觀,他直言,美中貿易逆差是長期結構問題,不容易根本解決。

中經院院長吳中書則提醒,因為美方加強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限制,大陸會加速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未來兩岸人才競爭將會更劇烈。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中經院院長吳中書等人今(25)日出席「美中貿易戰對全球及台灣經濟金融影響與因應研討會」,並接連發表專題演講。

龔明鑫分析,美國透過232條款對全球鋼鋁進行調查、對大陸祭出301條款,都是有針對性。

以鋼鋁來說,雖然美國自大陸進口鋼品占比不高,但全球鋼鐵市場因為大陸鋼品產能過剩面臨劇烈競爭,透過232條款將大陸鋼品圈出美國市場,會加劇全球鋼品市場的競爭,對大陸這樣的超額生產國就會產生壓力。

龔明鑫接著說,對大陸祭出301條款則是完全針對大陸的「2025中國製造」,是美方想解決未來性問題,即科技上的問題。大陸長期透過政府補貼、模仿取得高科技技術,美方希望避免持續發生。

龔明鑫指出,美國對中國高達3千多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是長期問題,中國大陸自美國進口油品跟半導體最多,要解決此美中貿易逆差就要增加兩類產品進口,中方應該會增加美國農產品、油品進口。

談及美國對大陸中興通訊制裁的下一步,龔明鑫認為,美國應該會對中興通訊祭出高額罰款作為懲罰。美方也開始從嚴審查大陸高科技產業併購,並不希望技術移轉至台灣後再流到大陸,未來美中台關係要重新去界定。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