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械科技大賞-聯合成果發表會」6月8日上午於中科管理局登場。由科技部長陳良基、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理事長沈國榮、台中市政府專門委員江振瑋及中科管理局長陳銘煌參與座談,吸引產官學代表共170餘人共同參與,為中部地區智慧機械發展擘劃新藍圖。
本發表會由「單機設備或單元智能控制系統先進技術及加值軟體研發」和「深耕工業基礎技術專案計畫(智慧機械領域)」,共17個重點研發團隊;以及中科管理局「高科技設備前瞻技術發展計畫第二期計畫」與「強化區域合作推動中南部智慧機械及航太產業升級研發補助計畫」共計9個核准補助廠商,總計26個計畫成果,一同展出。
包含由均豪精密所執行之LTPS ELA前蝕刻製程設備開發計畫,並於2018獲得面板廠客戶G 10.5蝕刻機訂單,及開發全自動大尺寸玻璃磨邊導角設備開發計畫,最大可支援110吋面板研磨;逢甲大學彭信舒教授團隊執行「射出成型單機智能化關鍵技術開發之研究」射出機進行訊號診斷,並透過網路傳輸給使用者或製造商。
此外,國立勤益科大姚賀儀教授團隊執行「國產車床工具機主軸周邊智能化機能技術開發」發展工具具監控/APP開發及可攜式主軸診斷器開發;國立中正大學陳世樂教授團隊執行「智動化虛實製造系統控智基礎技術」發展人機介面與整機模擬技術、智動化運動控制技術與智動平台之感測監控、串列通訊與雲端等技術。
逢甲大學黃錦煌教授團隊執行「精密主軸於智慧型滾齒機之應用暨推廣」達到虛實機電一體化並建立國內第一套國產化智慧射出成型整合系統與示範場域。透過智慧機械關鍵技術的展示與分享,更希望能增加中部地區廠商產學交流機會,一同攜手合作打進國際供應鏈體系。
中科管理局表示,除技術展示外,新世代人才更是社會未來強大的生產力,因此活動中特安排智慧機械重點研究團隊進行口頭發表,鼓勵年輕學子站上台,以新世代的語言與產業界人士進行雙向交流,透過產學跨域交流,將研發的創新點子注入產業,也讓產業的實務經驗回饋研發團隊,產研融合,加速研發成果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