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世足賽與人才賽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今年世界盃足球賽落幕,最受矚目的應屬克羅埃西亞這個小國,冠軍賽前一天中國時報記者陳志祥的專文「法克爭霸,國際化程度深」,深度剖析致勝之道的關鍵在於人才,發人深省。

2018世足賽冠軍法國與亞軍克羅埃西亞的特性均為球員的國際化程度極深,但兩者的走向正好相反。法國在17世紀至1960年代控制了許多殖民地,在19至20世紀初是僅次大英帝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因此,馳騁在球場上身披法國球衣的運動明星多為黑人,法國代表隊是以廣義法國人後裔(包括移民)組成,法國代表隊用的是輸入模式。相反的,克羅埃西亞在本屆世足賽中令人刮目相看的,除了親民又貌美的總統外,小小單一種族的國家代表隊嗟然能過關斬將,踢出亞軍的榮譽,靠得是將具有運動天賦的球員,送往歐洲職業足球隊去歷練,一旦國家徵召,即昂首挺胸地披上自己的球衣上陣,克羅埃西亞用的是輸出模式。這對台灣的啟示,不言可喻!

小國寡民的台灣,在20世紀締造了輝煌的經濟與社會成就,靠的是開放政策,其中也包括人才的開放。量體小,難在大國博弈中扮演主導的角色,從戰後的美蘇對峙到21世紀的美中博弈,瞬間卻將台灣的策略地位凸顯出來。被動因應的人才策略,擋不住國際磁吸的效應,1970年代台灣電機人才遠赴美國求學就業,造就了台灣寄存於美國的人才豐沛存量,1990年代的美國不景氣與台灣建設科學園區,一推一拉將這些卓越人才重置(Relocate)回到台灣,開啟了台灣矽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此波優勢可望延續到物聯網所開啟的新時代,問題是新經濟所需要的人才到處都炙手可熱,台灣擁有這類人才存量嗎?台灣能吸引這類人才的流量嗎?

重返數十年大波段的人才外流(Brain Drain)、人才回留(Reverse Brain Drain)以及中國大陸崛起後,改變的全球人才循環(Brain Circulation)的框架。應該無人會反對美國優勢是建構在世界人才基礎之上這個命題,甚至有人將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俏皮地改為Indian+Chinese,反應台、印、美、中在當前科技文明中的糾結關係。

中國大陸發展紅色供應鏈源自於進口半導體的支出居然高過進口石油,內化半導體硬體優勢加上民間牽頭的迅猛線上商務與社群發展,再加上華為在全球5G的制高點,鋪陳人工智慧生態系統與邁向新經濟的架構已隱約成形。印度在大數據時代槓桿其成功的數學教育,從數據中心邁向數據分析中心,從Call Center邁向新型國際服務,印度龐大的內需市場魅力無窮,但最吸引人的應該還是台灣極度欠缺的數學與資訊人才。缺的拼圖在哪裡?台灣的產業路徑其實非常明確,關鍵在於具體作法。

既然人才賽是世界盃的致勝關鍵,培育人才的大學自然是其中橋接國際資源的關鍵。台灣諸多大學中目前和印度關係較密切的應屬清華大學和吳鳳科技大學,前者在歷任校長高瞻遠矚的領導,後者則托遠東機械之福,佈建了靈活的國際人才鏈。尤其業界領軍講究績效的人才賽中,遠東機械不僅如Inbound的法國隊運用產學合作策略引進外籍人才、也配合拓展印度市場需求發展如Outbound的克羅埃西亞隊進行國際人才調度,是不折不扣的當代人才循環典範!車王電子蔡裕慶董事長多年奔走之後,在印度也留下許多足跡。路是人走出來的,除了抱怨移民政策外,各大學、各企業對他山之石是否得以攻錯?想到、做到、賺到,並非不可能,輸贏在於被動因應與主動出擊!

中國大陸惠台賽中,台灣節節敗退!固然鍛羽而歸的不在少數,但對岸祭出的誘人配套的確吸引了不少在台灣有志難伸之士,尤其那些具備國際移動力的高階人才。致命的吸引力在於機會與舞台,而不是風險或危機!路徑的選擇不論從世界走向中國大陸,抑或從中國大陸走向世界,關鍵在於人才在這些路徑上結伴而行,抑或離我遠去。文青式論述無濟於事,多元的原住民、新住民與未來移民,並非以台灣本土論述即能竟人才競爭力之功,台灣的人才政策再不大破大立,許勝雄理事長所言「20年不再投資」將一語成讖!

廠商無論身處一、二、三級產業,抑或那些因數位化被改變疆界而無法被歸類的新興產業,在國際人才賽裡一定比政府跑得更快、更遠、更有效!

>>訂閱名家評論周報,關心全球財經大小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