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自製自銷,創作者的超級黃金年代

  • 工商時報 書摘館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琳西‧特莉(Lindsey Stirling)以跳舞的嘻哈小提琴手在網路出名。

嘻哈小提琴手?還會跳舞?真的嗎?她接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訪問時表示:「我去藝人經紀公司試鏡,去找經紀人,但沒有人能了解我勾勒出來的願景。」她在另一次訪談中表示:「他們一再告訴我,那個東西沒有市場,他們不想碰。」2007年,為了籌措大學學費,再加上她發現想在音樂圈嶄露頭角需要投入「數萬美元」,特莉決定把自己的音樂影片放上YouTube。目前她有近七百萬名訂戶,頻道累積觀看次數超過十億次。她已出了兩張唱片,在《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Billboard 200)的榜單上累積一百二十七週的上榜紀錄,兩張專輯的最高名次分別是第二十三名和第二名。2015年,她完成全球五十五個城市的巡迴演出,其中紅石露天劇場(Red Rocks)、中央公園夏日音樂祭(Central Park Summerstage)等演出場次都創下完售紀錄。

這裡的改變很顯而易見,而且效果驚人。愈來愈多創作者跳過大型公司,直接接觸觀眾。這些創作者憑著一己之力成名,日後與大公司簽約時,享有更多的談判籌碼。許多獨立創作者因為有這些新的選項而選擇保持獨立,他們以符合個人需求的各別服務來取代片商、唱片公司或出版商提供的套裝服務。

例如,蕭科夫和阿奎斯特目前和專門製作數位短片的製作者工作室(Maker Studios)合作,他們說選擇這家小公司而不選擇大片商是基於創作理由。阿奎斯特表示:「他們的理念是,在這個年代,在YouTube市場上,個人願景應該要單純而且獨特……他們提供架構、資源和支援,但幾乎不剪輯內容。」

特莉也沒有和大型唱片公司簽約,而是和女神卡卡(Lady Gaga)的經紀人特洛伊‧卡特(Troy Carter)簽約。卡特鼓勵她繼續在YouTube當個獨立創作藝人。卡特表示:「她在YouTube上獲得的關注,比上電台或電視表演還多。我們想以引導其他藝人發展的方式來引導她,維持其創作生涯的獨立性。」卡特也指出,特莉打算自己找經銷商「幫忙銷售實體商品」,我們覺得那句話特別引人注目。掌控配銷的能力曾是唱片公司的一大勢力,但卡特等業界人士現在認為,那是可以獨立購買的一般商品。

當然,不是每個創作者都選擇走獨立路線。許多獨立創作者後來選擇脫離獨立狀態,跟大型唱片公司、製片商或出版商簽約。不過對大公司來說,問題在於這些創作者選擇擺脫獨立身分時,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所以握有更多的談判籌碼。(本書摘自P166~P168)

‧書名:3S風潮:串流、分享、盜版,看大數據如何改寫創意產業的未來

‧作者:邁克‧史密斯、拉胡‧泰朗

‧出版:日月文化

‧上市日期:2018/7/4

相關新聞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