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走不同的路 看更寬廣的景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獨自旅行,有特別願景或目標?」
我一向胸無大志又好逸惡勞,做事常憑著浪漫的想像,與直覺的衝動,從未有什麼偉大抱負,為何努力堅決做一件費力麻煩的事呢?我認真思索探究”??
人生像行走在一座沒有護欄的高架橋樑,由此端到彼端;為了防止摔落也方便管理,我們從小就被限定行進路線、告誡嚴格規矩,乖順聽話者獲獎勵、違逆抗辯者受責罰,以致大多被教育得聽命服從、不再做夢。
這條限定通道或許安全,但狹窄擁擠、枯燥無趣、限縮視野不見風景。天生好奇質疑的我,總喜歡站在邊界觀望、甚至跨界探索,因而發現了規範之外,還有一大片廣闊的安全空間;只是這片沒有修整的空曠園地,荊棘遍布崎嶇難行,必需自己定位方向、開闢路徑,我在跌撞中看見風景、恐懼中發現欣喜、辛苦中體會自由,孤獨欣賞自己尋見的美好!
如此闖蕩不容於集團管理,恫嚇嚴懲孤立排擠,我固執的挑戰權威,堅信有能力自我掌管。不服管教當然付出代價,貼上「叛逆」標籤。
其實我並沒有滋擾惹事、破壞體制;我遵行社會規範、恪守團體秩序、重禮儀講道理;只是在個人領域堅持自己做主,不接受他人制訂的單一標準、不依別人的價值過日子,不要任何人干涉指揮,管我幾點起床?讀不讀書?是否上班?賺多少錢”??
叛逆,不是胡作非為、逞凶鬥狠,
叛逆,為了爭取奪回生命主導權,
叛逆,是能力的宣示、負責的態度!
平日生活已經太多妥協配合,旅行還要繼續忍受支配指揮?
找到答案了!對我而言,自由旅行是如此自然與必然!
這樣比較快樂嗎?
生命不能重來、無法比較,只知道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選擇決定,無論艱辛或平順,沒有卸責怪罪的藉口與權利,我無怨無悔、樂於概括承擔,滿意浪跡旅行串起的精彩人生!
對我而言,旅行不只是遊山玩水看風景,更是一段生命歷程、一種生活態度與一個心情故事。我很少拍照或分享,如果沒有時間、興趣聽我細說故事,看幾張照片是沒有意義的。
秘魯旅行期間,我隨手寫下見聞感動,拜智慧手機之賜即時傳送,沒想到迴響熱烈,朋友們說:宛如身歷其境與我同遊;有時太累幾天沒寫還被催促,驚喜之餘也鼓舞我再接再厲完整紀錄,並集結成冊與大家分享。
一個六十歲嬌小弱女子,獨自浪闖秘魯幾個月?大家好奇不解!
天后總編建議釋疑,鼓勵我寫出過去三十多年的遊歷傳奇。討論過程,美好回憶歷歷在目鮮活湧現,為了不枉瀟灑走一回,勇敢接受挑戰。
這本書沒有行程建議、景點介紹,不是為寫作搜集資料而旅行,而是「無框旅人」純粹豪壯「任性出走」的故事!
愛好旅行喜歡新奇的朋友,聽聽不一樣的浪跡趣事吧!
媽媽的人生比電影還精彩 (邵竹安)
幾個禮拜前跟一些朋友下午茶小聚。我們同年,都是即將滿三十歲的人,面對這個數字說不上憧憬,倒是夾雜點惶恐。
一個對生活要求非常有秩序的朋友拿出一本筆記本,裡面洋洋灑灑寫下一長串她想在三十歲前達成的目標,像是人生的里程碑。
「我想要去北極圈內玩。」她說,眼睛裡閃耀著期盼的精光。
其他兩個朋友附和著,也開始說起自己的夢幻旅遊國度或形式︱荷蘭,祕魯,搭郵輪,跳傘,背包客”??
一個朋友反對道,「背包客我現在不行,二十幾歲的時候可能可以,現在要我住 hostels,可能不能天天洗澡,背那麼重的行李一整天,我覺得開始賺錢之後,口味被養刁了。」
然後他們轉向我,因為我截至此時,都還沒有對這個話題有所發言。並不是我對旅遊沒有熱忱,只是旅遊從來不是我的一個里程碑,它存在我的血液裡,像呼吸一樣自然。
媽媽在我小學的時候就帶我去了極圈內的芬蘭,我們的足跡遍佈各地,走過歐美,闖蕩過東亞。乘過破冰船,搭過郵輪。在我十四與十五歲的時候,在媽媽的鼓勵下,獨自參加了兩屆女童軍國際大露營,去愛爾蘭與奧地利當了總共兩個月的小小背包客。自己紮營,自己生火,睡帳棚,住森林。
即使後來媽媽與我分隔兩地,我在美國唸書工作,她在台灣,這樣喜好探索的性格依然深深刻印在我們的靈魂,我一時興起,便決定去跳傘,手頭有點閒錢,便決定去墨西哥。
媽媽也不遑多讓,拜訪我的同時,順道去紐奧良,拉斯維加斯。有時獨行,有時還帶人。但不論如何,都堅持著自己查資料,自己計劃行程,不跟旅行團。兩年前她領隊與阿姨和表姐去希臘,去年更是趁訪美之便,前進不講英語的秘魯,撰寫了這本﹁無框旅人任性出走﹂。
﹁無框旅人任性出走﹂可不是一本旅遊書,它並不會告訴你走哪條路可以省多少錢,去哪個國家跟哪個旅行團CP值最高。這是一個不甘於小島侷限的熱愛生命的人,把四十年濃縮成一本書,從旅遊解禁,結婚,生子,離異,經歷人生高低潮,卻總是在旅遊中尋找到最純粹的自己的旅人。
每個年紀有屬於自己的迷惘,之於每個人的救贖也不同,對於媽媽,讓她平靜,回歸原點的,莫過旅遊。這本書裡,你看到的不僅止於各國迥異的風采,更感嘆於一個女人勇於前進不受束縛的作風。她人生中的挫折或成就,矛盾或義無反顧,都反射在一次次的旅程,萃取在幾千字的篇幅。
媽媽從沒有想過會將自己的旅遊故事集結成冊,但是我很高興她這麼做了。我老是覺得她的人生比電影還精彩,希望讀者們在閱讀完這本書,也能感受世界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