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常被德國右派斥為「說謊媒體」,
美茵茲大學今年2月發布的民調顯示,
17%受訪者完全不相信媒體。
「開姆尼茲兇殺案,遺憾的是並非個案」、「左翼極端分子仍像個幼稚園老師」、「德國投資人垂頭喪氣,希臘就額手稱慶」、「德國是如何金援阿拉伯世界恐怖活動」。這些聳動的標題大喇喇出現在右翼新聞網站《狄喜觀點》(Tichys Einblick),儘管報導流於偏頗武斷,卻廣受德國保守派歡迎。
這家與主流媒體互別苗頭的另類媒體,於2014年成立,是前《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總編輯狄喜(Roland Tichy)所創,號稱每月有近100萬訪客的流量。
愈來愈多德國閱聽人覺得,傳統媒體過於向長期執政的梅克爾政府,以及其所代表的中間溫和政治靠攏,給了《狄喜觀點》等非主流媒體竄出頭的機會。
上月在德東城市開姆尼茲(Chemnitz),發生一名德國男子遭兩名尋求政治庇護難民刺死的不幸事件,反移民的極右翼團體上街示威抗議,與左翼人士爆發激烈衝突,更深化德國內部的政治對立。
主流媒體偏左翼
諸如此類的新媒體逐漸在西方世界壯大。美國另類右派(alt-right)新聞網站布萊巴特新聞(Breitbart News)及福斯新聞網,是支持川普的保守派選民必看的媒體,他們認為主流媒體存有左翼偏見。
德國的媒體生態沒那麼二極化,仍有逾1,000萬觀眾每天收看主流電視頻道ARD晚間8點的新聞節目《Tagesschau》,約占總人口12%。
然而少數德國人認為既有媒體太過偏袒政府,此不滿聲浪在2015年難民危機達到高峰,當時報紙、電視、電台可謂一面倒支持總理梅克爾的開放邊界政策。
漢堡媒體學校與萊比錫大學去年聯袂公布的調查發現,德國媒體在報導政府處理難民危機上,普遍少了批判聲音,各家媒體社論幾乎都沒有探討社會大眾的疑懼,以及逐漸高漲的反移民情緒。
這導致傳統媒體失去人民信賴,常被德國右派斥為「說謊媒體」(lying press),美茵茲大學今年2月發布的民調顯示,17%受訪者完全不相信媒體。
傳播管道更加寬廣
德國老牌新聞雜誌《明鏡周刊》(Der Spiegel)女記者胡森(Isabell Hulsen)說:「現今閱聽大眾的媒體管道非常寬廣,會接收到與我們報導觀點相左的資訊,我們必須適應這一點。」
德國新崛起的右傾媒體除了《狄喜觀點》之外,還包括《嚴謹雜誌》(Compact)、《青年自由報》(Junge Freiheit)、《政治不正確新聞》(PI-News)。
自稱是《狄喜觀點》粉絲的德國商人胡伯納(Detlef Hubner)表示,雖然其他右傾新媒體不在他的閱讀清單之列,他盡可能廣泛涉獵各家媒體,每天瀏覽《明鏡周刊》線上版、BBC新聞、瑞士報紙《NZZ》、《法蘭克福匯報》,《狄喜觀點》更是他每天必讀。
他說:「德國媒體生態若少了《狄喜觀點》,就好比管弦樂團缺了小號。這個國家需要多元觀點。」
精句選粹
Germany’s rightwing news sites pose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