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東北亞|韓汽車業咬牙聘人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在起亞汽車承諾將逾千名派遣人員轉為正職後,

現代汽車集團未來4年將忍痛讓高達逾萬名的非正職人員成為正式員工。

9月20日,韓國起亞(KIA)汽車公司與韓國勞動管理委員會達成協商,將1,300名非正職員工全數轉為正職員工。

在這之前,KIA汽車公司已經將1,087名的派遣員轉為正職,這次的協商,則是將所有生產線、外包的派遣工作都要轉為是公司正職工作,經過這次的協商結果,到明(2019)年時KIA汽車公司的雇員將100%都是正職員工。

KIA汽車公司不再有非正職員工,不是因為銷量增加、公司大幅獲利,而是為了配合文在寅政府的「減少非正職、增加正職工作」政策,講白了,是在政府強力介入下,不得不配合政策。

事實上,勞動管理委員會從去年6月開始就與韓國五大品牌的汽車公司進行「就業改革」的協商,經過10幾回的協調,雷諾三星是唯一還沒有達成協議的公司,雷諾三星不願達成協議主要也是因為勞動成本太高、同時公司收益已經轉壞。

但是,其他包括KIA、現代、韓國GM、雙龍等4家,在文在寅政府在9月初表達將強力介入後,全都豎起了白旗,其中,現代汽車第一個承諾將2016年10月入社的非正職員工全數轉為正職。

這也形成韓國汽車產業的奇特現象:業績不佳,僱用人數卻在不斷增加。

事實上,韓國汽車產業近5年來,在工廠開工率下降、營業利潤大幅下滑、出口量也逐漸減少下,已出現「汽車產業危機論」,在此境況中,內需市場也開始被進口汽車搶占,韓國汽車的國家排名,也從全球第五大下滑為第七。

汽車產業發展陷瓶頸

汽車產業一旦陷長期發展停滯,對韓國不僅僅是經濟難題,更是「就業災難」,汽車產業的就業人口占整體製造業就業人口的11%,可想而知,如果韓國的汽車業,也像造船、海運業一樣,必然會造成大量的失業人口。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在寅政府反而要求汽車產業加速「就業改革」的協商,甚至不惜發動檢調進行「非法僱用派遣的調查」,還翻出2004年的舊案指責檢調毫無作為,以鞭策調查行動。

在這樣的氛圍中,從2012年開始準備將6,000名外包的派遣人員轉為正職的現代汽車,也不得不再做出承諾:未來4年還要將3,500名轉為正職員工。如此,現代汽車集團,包括KIA汽車未來將有1萬1,900名的非正職員工轉正。

經營困境雪上加霜

其實,多聘用人,對現代汽車集團還算是可承受之痛,但是,對韓國GM、雙龍汽車可是無法承受的「很痛苦的事」。

韓國GM已因經營困難不得不將群山廠關閉,最近被韓國僱用勞動部認定共有888名非法僱用派遣,要求韓國GM須將其全數轉為正職,這讓營運已經夠困難的公司更加困頓。

從2008年開始累計虧損超過1兆韓元的雙龍汽車,就因為虧損而進行人事精簡,結果被韓國僱用勞動部認定為解雇的119名以及提前退休的119名人員是非法,要求重新聘回。

文在寅政府的這樣作法,究竟是創造就業,還是毀滅產業?如果產業因此無法生存,就業能有所保障嗎?

精句選粹

Kia Motors will directly hire 1,300 employees at its contractors by next year in response to the Moon Jae-in administration’s goal of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ontract workers.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