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基因治療:後人類時代

  • 工商時報 書摘館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就概念而言,基因治療有兩種不同的類型,第一種是修飾如血液細胞、腦細胞或肌肉細胞等非生殖細胞的基因組,雖然這些細胞的基因修飾會影響其功能,但對人類基因組的改變不會超過一個世代。第二種基因治療更激進,做法是修飾人類基因組,這樣的改變會影響生殖細胞。一旦基因組的改變導入精子或卵子(即人類生殖細胞)後,這個變化就會自我繁殖,讓變化永遠融入人類基因組內,代代相傳。

「我們討論的重點是,處理或治療人類的嚴重疾病是不是基因組工程責任的目標?如果是,又應該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例如,用這種技術改變致病基因突變,讓它變成異於健康人典型的序列的做法適當嗎?」

問題的癥結不是基因的解放(擺脫遺傳疾病的限制),而是基因的增強(擺脫人類基因組編碼的現有形式和命運的界限)。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未來基因編輯渦流脆弱的支點。如果如歷史教導我們的,一個人的疾病是另一個人的常態,那麼一個人對「增強」的理解,可能會是另一個對「解放的想法(就如華生所問的,「為什麼不讓我們自己更適合生存一點?」)。

然而,人類能負責任地「增強」自己的基因組嗎?增加我們基因編碼的自然信息,會有什麼後果?我們能不能讓我們的基因組變得「好一點」,而不冒會讓我們自己「壞很多」的風險?(本書摘自P530~531)

• 書名: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 作者:辛達塔.穆克吉

• 出版:時報出版

• 上市日期:2018/7/2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