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經濟教室|誰的所得倒退嚕?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高學歷收入倒退17年,國內教育須負最大的責任,

政府應循此大力改革,從根本改起,

才可能扭轉所得倒退的困局。

這幾年我們經常聽到薪資倒退17年,但這樣的敘述總惹來執政者的不滿,他們會糾正:是「實質經常性薪資」倒退17年,經常性薪資一直在成長呀,怎麼會倒退?

官方的說法,對了一半,錯了一半。我們經常性薪資2000年為3.4萬元,去年為4.0萬元,並未倒退,是把通膨率算進去才變成倒退的,以此而言,官方是對的。

然而,我們若援引更細的數字便會看到另一番光景,便會看到官方錯的一面。以每年都會進行一次「人力運用調查」而言,我們可以看到占受僱人口逾六成的大專學歷族群,他們2000年平均每月收入43,492元,而2017年已降至42,568元。

高學歷者薪資 倒退17年

近500萬名大專學歷的上班族,收入倒退17年,請注意,這是入袋的收入就倒退了,若再把通膨率算進去,那就倒退的更厲害了。由此可知,這些年大家不只「實質所得」倒退,部分族群的「名目所得」也倒退了16、7年。

這裡要提醒的是,平常我們談薪資,是指在企業上班的那個族群,約占所有就業人口的七成而已,另有自營作業、無酬家屬等三成就業者並不在其中,例如農民、擺地攤、計程車司機及直銷工作者,他們並未受僱於人,沒有領薪資,因此薪資統計自然未包括他們,莫小看這個族群,僅自營作業者就有130萬人之多。

這些自營作業者的景況如何?印象所及,絕對比上班族來得差,因此若把逾千萬名有收入者納入,這廿多年來我們國人的收入是成長還是後退?有什麼報告可以看出這個變化嗎?

有的,這得看每年調查一次的「家庭收支調查」,打開每一本報告,一一檢視,會發現去年逾千萬名有收入的人口中,具研究所學歷的年所得(可支配所得)中位數84.2萬元,還是不及2000年的85.1萬元,而大學學歷者48.6萬元,更望塵莫及2000年的67.1萬元。

同樣的,上述倒退17年的所得,也是尚未經物價平減的「名目所得」,從這裡我們再次看出,如今是連「名目所得」都是倒退的,遑論「實質所得」了。

根本改革教育 才能解圍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不論是所得也好,薪資也罷,為數逾半的人口,他們的收入還是不及2000年,而若從結構來看,這些收入倒退17年的族群,不是落在專科、高中職以下者,而是落在大學、研究所學歷的族群。

高學歷族群所得倒退17年,何以如此?這恐怕已非外界經常論述的全球化、要素價格均等化所能解釋的,深究其因,台灣的教育應負最大的責任,我們從國小到大學,考試領導教學,一味的強背死記,再有趣的學問一到課堂全成了可畏的壓力、可厭的文章,漫漫16年的校園生活,只訓練出會考試的學生,而無法訓練出會思考的人才,如此進入職場,何來競爭力?沒有競爭力,所得如何提高?

政府毋需迴避高學歷薪資倒退的問題,而是應該循此大刀闊斧改革教育,只有丟掉所有的政治糾纏,從根本改起,所得倒退困局才可能扭轉。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