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紐約民眾而言,搭地鐵堪稱是平日一大冒險。每逢暴雨襲擊,雨水就有如瀑布隨階梯傾瀉而下,而天花板也常漏水,甚至坍塌。
根據紐約交通官員估計,紐約地鐵平均每個工作天都有超過5百萬民眾湧入搭車,不過,其中卻有部分乘客卻是導致地鐵經常誤點的禍首。
以57歲的葛拉赫(Frank Gallagher)為例,他在最近一天早上,為了趕去上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成功把腳擠進即將關閉的車門。他說:「我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搭上這班車」。儘管如此,他的舉動導致地鐵被迫延誤開車,最後葛拉赫還是與平日一樣,遲到5分鐘進入辦公室。
地鐵誤點 家常便飯
紐約地鐵平均每日有8千多班列車在軌道上行駛、至於周末則會6千班。不過,今年6月全月,共有7萬2千班列車延誤,誤點率高達32%。
紐約大都會運輸局(MTA)表示,地鐵經常誤點,有部分原因必須歸咎像葛拉赫這樣的通勤者。
紐約地鐵誤點已是家常便飯,平均每三班列車就有一班出現延誤。
為改善該問題,MTA已下列駕駛員嚴格遵守關門政策,不要讓乘客利用手腳或背包阻撓車門關閉。
這項新政策也是紐約當局在今年8月推出,希望透過清空車門,以降低地鐵誤點的努力之一。MTA表示,如果地鐵工作人員能減少開車遭遇的干擾,將可大幅改善地鐵發車的準確率。
MTA地鐵負責官員拜佛德(Andy Byford)強調,民眾需要可靠的運輸系統,但同時他們也需要遵守乘車規定。
對紐約民眾而言,在該大都會搭地鐵堪稱是平日的一大冒險。暴雨襲擊,雨水有如瀑布般隨階梯傾瀉而下。天花板也經常滴水,有時甚至還會坍塌。
電扶梯如果正常運作,搭乘的人恐比在廁所排隊的民眾多出一倍。更別說推擠、爭吵、咬指甲或吃東西是經常在地鐵上演的情景。
不過對紐約通勤者而言,沒有任何事情比誤點更讓他們抓狂。
民批官無能 為罪魁禍首
雖然交通官員認為,乘客必須要負一定責任,但民眾卻不以為然,批評官員無能才是造成地鐵延誤的罪魁禍首。
花旗銀行專案經理朱瑞卡(Radek Juriga)認為,MTA不應把責任推給乘客,他們最需要的是增加發車數量。每天必須塞在擁擠車廂到皇后區長島市上班的他說,「你必須為車內的空間而戰。」
而另外有些魯莽的通勤者甚至抱定不上車,就不讓地鐵離開的決心。從過去的搭車經驗,練就他們空手將車門扳開的技能。
身為一名建築師的羅素(Marianne Russo)也提到,通勤者之所以想盡辦法開門上車,是因為他們不知下班列車將何時到來。
雖然月台上多會顯示下班列車的到來時間,不過等到車真正到站,卻經常要花數十分鐘,這也令通勤族對紐約地鐵愈來愈沒有信心。
精句選粹
Subway conductors told to be more assertive closing doors on riders to reduce del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