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外科主治醫師 許耀仁》
「醫生,學校健康檢查說包皮有問題要帶來醫院看,是不是需要割包皮?」這個問題大概是門診家屬最常詢問的問題了,仔細看一下轉診單,上面寫的結果通常是「包莖」。在討論該不該割包皮之前,我們應該要先瞭解包皮與包莖之間的關係。
一、什麼是包莖?
雖然說包皮過長不一定需要割,只要每天可以推開來清洗就沒什麼關係;但如果包皮太緊的話,就容易因為無法清潔而發生感染的情形,而這個包皮太緊的情形就叫做「包莖」。
二、新生兒時期的包莖
新生兒時期的包莖是屬於正常的「生理性包莖」,家長不需太過擔心。清潔時不要試著用力去推開其包皮,有時反而會造成包皮撕裂傷,結痂之後反而更緊,小朋友也會很害怕。
但是如有發生包皮發炎的問題或反覆泌尿道感染的情形,則會建議提早解決包莖的問題,以降低發炎、感染的機率。
過了3~4歲還有包莖的情形,就一定要割包皮嗎?
通常隨著年紀增長,包皮會自然慢慢往後退,有90%的小朋友到了3~4歲,包皮就可以輕鬆地退到龜頭後面了。但是如果到了3~4歲還是有包莖的情形,這時我們會先試著使用類固醇藥膏來鬆弛包皮,有90%的小朋友在使用類固醇藥膏一個月後,就可以順利將包皮推下來了,不過需注意的一點是擦藥的方式要正確,才會有效喔!
總之,如果有任何包皮方面的疑慮,建議家長可將小朋友帶至醫院尋求兒童外科或兒童泌尿科之專業醫師評估,再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許耀仁
◎學經歷
成功大學醫學系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外科總住院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完訓後住院醫師
◎專科資格
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小兒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現職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外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