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主席鮑爾日前偏鷹派談話,表示現階段距中性利率水準仍有距離,暗示聯準會可能會較預期更積極升息,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突破3.2%至近7年高峰,中美貿易衝突及原油價格近期飆升皆令投資人擔憂,導致美股大幅回檔。研判在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出爐前,美股行情仍偏震盪。
另外,與美國科技股連動性高的台股,上周四(11日)指數摜破萬點,持續長達1年餘的萬點行情一度失守,且面臨外資法人大幅賣超,影響投資人信心,後市行情仍須密切關注整體新興市場匯率走勢與貿易戰發展動向。
國際油價刷新近4年新高,帶動各原物料價格出現上漲推升通膨,也加深美國聯準會維持穩步升息引導利率正常化的預期,亦帶動美債殖利率上揚,影響全球資金流向。
據證交所資料統計,本月截至11日止,外資賣超高達763億元,顯示近期美中對峙,由貿易衝突轉擴散至全面性政經議題,造成全球股匯震盪,亦對台灣股市帶來極大壓力。
產業面同樣應保守看待,且需留意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下修第4季展望的機率可能上升,進一步觀察,第4季手機市場需求降溫,蘋果新機上市,未見往昔排隊熱潮且黃牛價已低於官方牌價,另外中國手機品牌亦大砍供應鏈第4季訂單10~20%。
再者,包括伺服器等網通產品因列近期美國2,000億美元進口關稅課徵清單,大部分品牌客戶已提前拉貨。筆電市場部分,受制於英特爾CPU缺貨效應,中低階市場銷量降溫。
觀察台灣總體經濟與政策面,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貿易戰可能持續至2020年,對台灣分為直接、間接及外溢效果影響,影響最大為外溢效果,由於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出口占經濟成長率比重高,若中美貿易戰使得全球貿易量下降,總體需求下降,經濟成長率下滑,可能將衝擊明年台灣GDP表現,不過屆時貨幣政策亦會因應調整。特別強調的是,台灣國際收支健全、經常帳持續順差、外匯存底充沛及政府外債低,承受國際資本移動衝擊能力佳。
近期台股技術面周、月指標皆出現偏空訊號,加上部份大型權值股第4季展望恐出現下修風險;籌碼部分,外資期貨淨多單下降至1萬口以下,顯示外資操作心態偏空,不利於大型電子股表現。部分中小型漲價概念股因已先於第3季修正,後續預估將進入築底反彈過程,惟若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大型電子股仍可守穩支撐。
就歷史經驗預測,台股自2002年縣市長選舉以來,統計選前上漲機率皆高達7成以上,這波劇幅修正後,投資人反可多加留意選前行情投資機會,建議現階段選股,應注意避開貿易衝突影響標的,宜以股價基期低,營運具轉機族群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