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火持續延燒,中國股市再度面臨大幅下調壓力。不過,伴隨美中衝突轉強,中國官方有望祭出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措施來因應,且第四季向來是中國傳統消費旺季,歷史經驗顯示,在內需題材助陣下,陸股第四季平均漲幅逾7%,多頭行情還能延續至隔年第一季,加上「入富」和「滬倫通」年底通車的資金面利多,有望為陸股重啟多頭動力。
美中貿易關係益發緊繃,加上美股重挫引發全球股市隨之劇烈,陸股上周出現長假後補跌,上證指數跌破2016年初融斷低點,單周跌幅達7.6%,改寫8個月之最,且滬深兩市成交額10/11達3575億人民幣,創8月以來新高。上證成份股中創下52周新低的股票比例不僅升至60.11%,也達2011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回顧滬深300指數過去10年表現,曾有7年皆發生過拉回修正超過兩成的狀況,震盪波動明顯高於其他市場,然中長期而言,中國股市投資機會仍佳,外資亦持續透過滬深港通進場布局。隨著上證成份股中14天RSI(相對強弱指標)低於30的股票比例驟增至46.79%,創下6月來新高,這表示目前陸股在估值歷經劇烈修正後,風險已較其他市場釋放,短線有機會醞釀超跌反彈。
另就經濟基本面來看,儘管外圍貿易衝擊升級,中國九月貿易數據卻意外強勁,出口年增長達14.5%,大幅優於預期8.2%,進口年增達14.3%,除反應中國境內外需求仍旺盛,企業提前於關稅開徵前出貨與進貨亦是主因,但也顯示關稅大部分影響要到明年才會顯現,當前股市回檔已反應過度劇烈。
再者,中國9月製造業PMI回落至50冷熱分水嶺,未來可能滑落擴張臨界值,回顧2014~15年製造業PMI低於50之際,中國官方不但降息、降準以寬鬆貨幣政策因應,期間更祭出積極財政擴張政策來支撐經濟。儘管近期受到美債殖利率攀升影響,使得人民幣在利差效應下趨貶,也讓人行降息降準空間相對受到限制,但預期中國官方有望透過例如提供流動性、政策補貼等行政手段,仍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
首先,自11月起,官方將針對1585個項目工業品調降進口關稅,將關稅總水平由去年9.8%降至7.5%,市場初步估算,今年調降稅費總措施,有望減輕企業與消費者稅負近600億人民幣,另外,近期中國財長也再對外表示,正在研擬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措施,預期促進投資、內需等政策將加快出台,透過降低企業成本與刺激民間消費需求,以和緩美中貿易戰對經濟帶來的衝擊。
展望陸股後市,除了有降稅利多,內需消費題材亦有望為陸股添助力。由於第四季不僅歐美需求升溫,同樣也是中國傳統消費旺季。繼本月打頭陣的「十一黃金周」長假,接下來還有「雙11光棍節」來接棒。隨著近年來電商業者提早於開始提供預購,在拉長銷售時間戰線和各類推陳出新的促銷活動帶動下,陸股第四季往往旺季行情明確。
也因此,觀察近15年來陸股第四季表現,無論A股、H股,甚至MSCI中國指數,在第四季平均表現均優於其他季度,漲幅自7%至一成不等,凸顯節慶引爆的內需消費題材對陸股漲升往往都有挹注,緊接著隔年第一季又有農曆新年的消費題材和兩會政策紅利可期,故歷年陸股不僅第四季漲勢鮮明,且多頭行情還能延續至隔年第一季。
更何況,陸股現階段除了有傳統消費旺季助陣,資金面也不乏利多。繼MSCI上調A股權重至20%,並將擴大納入中型與創業板股票後,富時羅素也宣布自明年6月起分三階段納入A股,初始權重約5.5%,未來5~10年有望吸引2.5兆美元,搭配新一波資本開放「滬倫通」年底可望通車,看好中國資本開放一波接一波吸引國際資金簇擁,有助於陸股中長線漲升動能。
中國企業獲利仍維持成長趨勢,加上目前估值水平已接近底部,搭配官方貨幣、財政政策齊發,在「穩增長」政策托底下,陸股仍具投資價值,惟宜採選股不選市、具備成長性的板塊介入,建議可留意質優又被錯殺的新經濟概念股。
在投資布局上,看好強勁內需將持續引領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因此建議現階段投資中國應該選新不選舊,可聚焦持續擴張,且成長爆發力看俏的大消費相關類股,包括食品飲料、餐飲旅遊、醫藥、家電和網路服務等相關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