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第四季消費旺季,今年來遇市場逆風的亞股,有望搭上年底消費潮的順風車,再展表現,摩根投信指出,根據統計,三大新興市場在第四季向來以新興亞洲表現領先,由於亞股最能受惠感恩節、聖誕節、新年等一連串節慶銷售旺季,第四季漲勢在三大新興市場中最為突出,且進入隔年第一季,上漲趨勢亦能持續。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統計顯示,近5年來新興亞洲在第四季不僅為三大新興市場中漲勢最佳,也是唯一為正報酬的市場,因歐美感恩節、聖誕節等傳統消費旺季,能刺激新興市場出口動能,而亞洲國家又因為與美歐經濟連動度高,往往最能直接受惠美歐買氣成長趨勢,進而帶動亞股第四季走強,此外,隔年首季亞股仍可維持平均4.02%的好表現,僅次於拉丁美洲的5.39%。
張致寧表示,目前市場較為擔心中美貿易戰爭對亞洲國家的影響,不過,就整體來看,仍期待中美貿易能透過協商來達到共識,且較佳的發展有助抑制當前強勢美元。更何況,即使在美國全面提高關稅下,中國官方仍可透過貨幣與財政政策支撐中國經濟增長底線,因此儘管短期市場信心偏向脆弱,導致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波動度即大幅提高,但從基本面、企業獲利等面向觀察,對亞洲中長期走勢看法仍趨正向。
張致寧進一步指出,亞洲企業資產品質相較金融海嘯前已大幅改善,目前不論是財務結構的改善,或是獲利面表現都未令投資人失望,也因此打造了強勁的現金水位,根據路透社的調查,2017年亞洲大企業自由現金流量達3740億美元,此金額不僅為10年來新高,不少企業的營運現金流更是超過資本開支,而且負債比率偏低,不論是在提高股息配發或提升股東權益上都有正面助益,有助吸引國際資金當市場回歸基本面時,有望率先回補亞洲市場。
再者,就匯率的角度觀察,張致寧分析,現今歐美等成熟國家公共建設老舊,美國基礎建設投資佔GDP比重僅0.5%,預估未來十年在更新運輸與公共建設的資金缺口,將達兩兆美元之多,且川普當選後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加重預算赤字以及整體債務負擔等,以及挑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動作,短期也難以改善經常帳狀態,反映出基本面仍是美元中長線表現料相對弱勢的主因,預期當美元走勢回軟後,將能紓緩亞幣走貶壓力,進而再次帶動資金回流。
張致寧說明,目前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股價淨值比低於1.5倍,較長期均值約低於1倍標準差位置,從過去經驗顯示,每當亞洲的股價淨值比落在1.4至1.6倍之間進場,未來一年的平均報酬率可達24%。若投資人憂心市場波動幅度較大,在當前市場震盪之際,不妨透過亞太收益型策略等方式,以供較資產佳下檔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