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央行政策轉向,從QE(量化寬鬆)轉為QT(量化緊縮),引發今年來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法人指出,本波央行政策調整,代表景氣正進入擴張周期的末升段,投資策略也要同步調整,布局重心從Expansion(擴張型資產)轉為Trend(趨勢型資產),藉由長線保護短線方式,因應短期市場波動。
美歐日三大央行正揮別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QE措施,美國聯準會自2015年啟動漸進式升息,歐洲央行敲定今年底前逐步退出購債計畫,日本銀行去年即「隱型退場」。若統計到今年9月底為止,上述央行資產負債合計,已較去年底減少794億美元,顯示市場資金開始進入緊縮周期。
按過去經驗,景氣走弱通常發生在升息見頂後的6~12個月,而聯準會9月會後聲明透露已接近中性利率,說明景氣擴張周期即便還沒結束,也來到末升段。
第一金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景氣循環向上時,資產價格往往雞犬升天,但隨著循環周期進入尾聲,只有經得起長期考驗的趨勢型資產,才有機會從中勝出。如:FinTech金融科技、導入AI的精準醫療與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等。
以2011年以來為例,當市場爆發重大利空造成VIX恐慌指數大幅飆升後的3~6個月,趨勢型資產都是呈現上揚表現。其中,KBW金融科技指數在後3個月平均大漲12.4%、後6個月大漲17.1%;ETFx健康科技指數分別上漲9.2%與15.3%;ROBO Global機器人指數則上漲6.2%與8.1%。
中長期觀察,去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場規模已突破1兆美元,預估今年上看1.4兆美元,到2021年可進一步達2兆美元;而數位醫療今年將跨越2000億美元,未來每年都呈現13%向上成長走勢;機器人未來5年亦進入指數型爬升階段,年複合成長率上看57%。唐祖蔭強調,有產業應用與需求發展當靠山,趨勢型資產將持續吸引資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