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基金連兩週陷大失血窘境,年迄今僅全球新興市場基金仍力守資金淨流入
美股在本月中旬出現大幅重挫,引發國際資金紛紛自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股票基金中逃離,根據EPFR統計,10月11日至17日當週,不論主要新興市場基金,或是成熟市場等美歐股票基金,再度面臨清一色失血窘境,而且已連續兩週全數基金同步遭資金撤出。
進一步來看各區域基金的資金淨流出金額,上週以美股基金失血最為慘重,遭減持逾147億美元,改寫近16週(6月28日當週)以來最高單週賣超金額;另外,同為成熟市場的歐股基金上週失血47.56億美元,連續賣超週數來到第6週,且此單週失血金額亦改寫27週(4月12日當週)以來最高。
新興市場股市基金方面,以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失血10.35億美元最高,而亞洲(不含日本)股票基金因為下半年來資金主要多站在賣方,上週再遭賣超1.89億美元,導致全年度的資金動能由正轉負,年迄今資金淨流出2.9億美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週全球面臨資金逃離風險性資產困境,但包括亞洲(不含日本)、拉丁美洲、歐非中東等三大主要新興市場基金的賣超金額,皆較前一週大幅縮小,顯見市場恐慌情緒稍有緩和。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受到美國公債殖利率快速彈升引發美股大跌影響,自上週起,全球風險性資產波動幅度明顯大增,且因近期漲跌趨勢不明確,導致全球投資信心大受影響,投資人態度轉趨保守觀望,即使有資金進出操作也以中短線行情視之。
陳若梅指出,投資人歷經10月這波震撼教育之後,金融市場將中美貿易戰爭與美債殖利率走勢視為目前主要市場下行風險事件,此狀況同步反應在最新的美銀美林10月份全球經理人調查結果上。調查顯示,全球增長看好預期下滑,貿易戰仍是最大風險,而對於貨幣政策收緊的疑慮升高,則呼應近期市場的震盪;此外,全球經理人目前的現金水位比重偏高,反映了趨向謹慎的投資氛圍。
陳若梅說明,雖然市場震盪加劇,不過從全球經理人的配置來看,依然維持加碼股票,只是加碼比例回落至2017年以來相對低點;另外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做多科技類股是近期最壅擠的交易,在市場走勢不明之下,調查也反應了做空公債、做多美股的經理人亦多,但多數人皆認為,美債10年期殖利率要到3.7%才會引發資金由股轉債的壓力,因此近期股票市場因殖利率走勢引起的震盪,似有過度之嫌。
至於在配置上,陳若梅解釋,全球經理人依舊看好成長、大型、低波動類型的股票,產業方面則是加碼在科技、能源、銀行等景氣循環相關高以及製藥,減碼偏防禦特性的公用事業與通訊。
陳若梅認為,由於現階段不論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皆有不確定因素存在,加上美國期中選舉即將到來,預料消息面、政治面引發的震盪表現將更為頻繁,投資策略宜以穩健至上為主。若投資人憂心難以掌握市場變化,不妨透過廣納各類收益資產的多重資產策略,不論景氣循環進入哪一階段,透過該策略皆能有效降低波動、掌握全球投資契機,同時又能依市場行情做靈活布局調整;根據統計,多重資產策略的波動度為成熟股市的一半,約6%水準,若是對照新興市場股市,波動度更僅有1/3。
針對歐洲股市方面,則是持續受到政治雜音干擾,牽動市場投資情緒,陳若梅指出,首先是義大利預算案,義大利政府無視歐盟財政紀律,上週正式通過2019年度預算草案,確認擴大預算支出,根據新草案內容,政府將提高社福與退休金支出,並同時進行減稅,此舉導致2019年預算赤字佔GDP比重將因此擴大至2.4%,有歐盟官員憂心甚至可能更高,這可能導致未來歐盟拒絕義大利金援的要求。
另一方面,英國脫歐談判陷入僵局,最後期限一延再延,陳若梅分析,愛爾蘭邊界問題一直是英國脫歐談判的主要障礙,英國官員一再威脅,歐盟在愛爾蘭邊界的問題上如果不讓步,英國將在毫無協議的情況下離開歐盟;不過,根據德國媒體報導,歐盟委員提議在過渡安排協議的基礎上,容許英國繼續留在歐盟關稅同盟以及歐盟的內部市場,直到2020年12月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