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銀髮產業發展越來越多元化,除了打造安養共生宅之外,台日現在更進一步的啟動跨國交流合作,合勤建設總經理,也是合勤健康事業董事長李柏憲,日前特別請來日本的安養共生宅相關領域建築專家,以及社會福祉法人機構來台座談,其中不論台灣或日本,與會者一致認為除了政府的政策之外,家屬的參與及是否和社區作完整的在地結合,均是安養照護產業發展能否切合銀髮族真實需求的關鍵。
包括協助打造合勤建設在台中高鐵烏日站首座安養共生宅的建築師何中揚也直言,「高齡者在過往的機構中幾近是被『圈養』的,個人需求的差異性也經常被忽略,因此應建構一個符合長輩自立生活條件的空間。」
飯店式管理 還代客叫車
這也是打造共生宅重要的訴求。而未來台灣在為銀髮族打造健康共生宅時,也可走飯店式物業管理一途。李柏憲舉例,像合勤打造的共生宅,除了一般包括門禁管制、代客叫車、收發等飯店式管理之外,也會特別為銀髮族再設計居家照護智能管控中心,例如血糖、血壓量測相關的設備、服務都會包括在內。
此外,安養共生宅也會安排許多社團學習課程,像是電影、音樂、茶道、園藝等,讓銀髮族在共生宅裡可享有多采多姿的生活。
新光集團的新光保全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湯傑郎亦點出民間資源的釋出和社區在地化結合的重要性。湯傑郎指出,照護產業倘若過於專注在政府補助的爭取,恐怕會本末倒置,使整個服務為了要迎合補助項目而被切割的過於零碎,甚至見樹不見林。
與社區結合 才能在地化
另一方面,他也認為,照護產業發展和社區的結合也非常重要,倘若無法與社區結合,不僅不能真正的在地化,也將導致銀髮族在使用這些服務時有隔閡。
湯傑郎認為,不論是政府、民間也好,福利、自費也好,應該讓各種高齡服務solution長出來,把選擇交還給民眾,如果民眾沒有選擇,政府又想扮演大家長,又沒有足夠的預算、人力,來提供人人可以使用的服務,如此恐怕無法因應2026年超高齡社會來臨時的「銀髮海嘯」。
樂齡共生宅 安全防護擺第一
倘若以自由度和安全度作為橫軸、縱軸來區分出四個象限,合勤健康事業指出,那麼對於老人而言,居住在自宅,可能位於第二象限,能享有高自由度,但安全性卻相對低。
至於長照機構則被歸類為第四象限,安全性高,但另一方面自由度也低,至於位於第一象限,亦即同時兼具安全性及自由度的,就是所謂的樂齡共生宅。
而在專門為銀髮族打造的樂齡共生宅,除了能多方面的滿足銀髮族們像是學習、遊樂、創造等生活上的精神需求,其實很多硬體上的設施也不可或缺,像是「緊急救援系統」的配備、適合高齡者的住房玄關規劃、走廊的安全扶手,甚至連信箱也要為銀髮長者設想來設計「感應式」的開啟功能。
合勤健康事業進而舉緊急救援系統的配備指出,這類型的系統將具備發射與接收訊號源的主被動偵測功能,主要針對長者的跌倒可能、或其他生活不適、居家照顧方便等不同狀況,作出緊急救援訊號發射、接收與處置。另外再以扶手為例,全台灣有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65歲長者,會因跌倒而受傷,因此在高齡住宅之內的走廊與拐角處,應設定水平扶手作為緊急扶助設施,以減緩長輩跌倒時的衝力,最好也設計圓扶型的扶手,便於長輩即時扶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