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斜槓青年陸怡如 勇奪亞運橋藝金牌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自己能不能做好每個決定、把握每個機會,都是比賽關鍵。賽前教練訓勉我們:「常人因看見而相信,我們因為相信而看見。」

2018年亞運橋藝混合雙人賽金牌得主之一,是新光人壽理賠部的陸怡如。

在這之前,陸怡如也奪得今年在印度舉辦的亞洲杯雙人賽金牌、團體賽銅牌。

「橋藝」就是大家熟知的橋牌賽,從大學開始學橋牌以來,她說,是因為覺得打橋牌可以訓練邏輯思考,不是為了要得獎,當然如果能因此打出成績、甚至奪得獎項,也是會感到很有成就感。

只是,很現實的是,陸怡如笑說,得了金獎後,「還是一樣要工作啊。」因為台灣沒有職業橋藝的空間,要靠比賽得獎是很難過活的。

她的工作是在理賠部門,主要是處理保險理賠的業務。會選理賠部門,她說,因為看起來滿有挑戰性的,可以接觸各式各樣的案例,同時要想辦法處理,實際工作之後「跟我當初想的差不多」她說,只是比較累。

橋藝與理賠,雖然都具有挑戰性,但是,對陸怡如來講,是不一樣的挑戰。平時打橋牌是樂趣,不會有壓力,而工作就是工作,是工作就會有壓力,可是,當出國參加賽事時,雖然沒有工作上的壓力了,但是,參加比賽的心理壓力就很大。

而理賠的工作,陸怡如說,重要的是如何判斷案件的真偽,更重要的是如何與保戶進行良善的溝通,特別是與無理取鬧的保戶溝通,也是一門學問。面對難以溝通的保戶時,她說,橋藝的「心情調適法」,就能派上用場了。

在橋藝賽事中,她說,不管是雙人賽、還是團體賽,每場比賽都長達7小時,過程中,會有很多牌,也因此不會每一張牌都很順利,當其中一張牌失利時,如果一直糾結在「當初這張牌如果怎樣就會如何」等,下一張牌也很容易出錯。因此如何控制情緒、調適心情繼續下一張牌,是很重要的。

陸怡如也是經過累積多次的失敗經驗後才體會到,即使輸了「也只是輸一張牌,還有那麼多張牌。」的心境,況且,橋藝賽坐下來至少是兩個人,有時候出錯誤的一方並非自己,在比賽中又不能怪對方,就只能調適自己的心情。

同樣的,在工作上遇到無理取鬧或難溝通的客戶時,她說,如果一直糾結在「為什麼這個客戶要這樣對我」的情境裡,是沒有意義的。

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她總是會將心情調適為「他就是客戶,這就是案件」,還是要繼續下一個案件,而理賠的工作的重點就是要把案件做完,因此,「總不能因為一個客戶、一個案件,就把其他案件都耽擱了。」想到這裡,打橋牌時總是會催眼自己「這一張牌輸了,就輸了」的心情調適就用得上了。

所以,橋藝與理賠工作,本質上雖然沒有共同點、看起來也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陸怡如認為,橋藝賽事中的思考邏輯、判斷,在工作上是很有幫助的,因為理賠案件都會有很多的訊息需要分析,正常的案件好處理,如果是有狀況的案件,就需要很強的邏輯思考、判斷能力。橋藝的思考邏輯,她說,對處理很多事情上來講,都滿有幫助的,不只是心情的轉換。

牌無關好壞 重要的是要少失分

「爛牌也要打出好結果」、「人生重要的是不是一手好牌」等人生佳言,對獲得2018年橋藝混合雙人賽金牌得主的新光人壽理賠部陸怡如這樣長年打橋牌的人,是沒有所謂的爛牌,好牌。

因為不論牌好、還是牌爛,她說:「我們的成績是跟敵方相比。拿到的牌不好時,「就比誰失的分數少。」相對的,拿到的是好牌時,就比誰得分的多。

以團體賽來講,正方與反方都會有人拿到爛牌,這時失分少的,比如說,正方是負500,反方是負800,那麼正方就贏了。所以,陸怡如說,拿到爛牌要減少損失,拿到好牌,就要增加收入。

她說,從技術面來講,橋牌是機率遊戲,因此有時做了80%很不錯的決定,卻還是有可能輸給只有做出50%準備的人,這就跟人生一樣,沒有絕對的好或壞,重要的是,要想辦法不要失分,否則很容易會把一手好牌都給打爛掉了。

陸怡如

⊙生日

1983年8月24日

⊙星座

處女座

⊙學歷

台大農推系

⊙現職

新光人壽理賠部專員

⊙興趣

橋牌

相關新聞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