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蔡麗卿|血腥10月後 未來或將續盤、投資宜慎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元大新主流基金經理人蔡麗卿

國際金融情勢

全球股市經過腥風血雨的10月,台灣加權指數單月下跌10.9%,為2009年金融風暴後最大的單月跌幅,比2011年8月歐債危機時加權指數下跌10.4%還高,在前一波景氣循環向下期間(2015~2016年),加權指數最大月跌幅的為7.1%。OTC指數在10月下跌14.8%,在2009年金融風暴之後,跌勢僅次於2011年8月的下跌15.2%。

目前全球僅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仍佳,但亞馬遜近期發佈的第3季度業績未能達到預期目標,且預計第4季度營收將增長10~20%,將是自2014年以來增長最慢的節日購物季。過去三年,該公司節日購物季的銷售額增幅均在20%以上。亞馬遜的預警對美國年終銷售旺季埋下隱憂。

而全球受美國2次對中國的產品提高關稅後,對經濟的不利影響已顯現。因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經濟近月明顯趨緩,PMI指數、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皆向下滑落,消費情形也趨向保守。而在歐洲和日本今年表現原即平淡,在4月好轉一個月後,德、法、日等PMI指數已下滑2~3個月,領先指標自2、3月即開始下滑。

台股觀察

過去台股出現單月大於10%的跌幅時,多在景氣高點向下時和景氣谷底期,故台股10月的跌勢是一大警訊。而若以對景氣更敏感的OTC指數來看,OTC自6月即開始下跌,和多數的電子股表現雷同,OTC 10月下跌14.8%,近3個月已下跌24.4%,顯示台股壓力不小。

再以過去台灣景氣循環週期來看,觀察最近的6次循環,擴張期平均為28個月,收縮期為12個月。最近的第15次循環的谷底為2016年2月,如果以擴張期以28個月估算,至2018年6月景氣擴張期已到達28個月,因此台灣景氣進入高原期或開始下滑的機率已升高。

檢視近期台灣的經濟指標,外銷訂單自7月以來皆低於去年同期,景氣對策信號已連下滑2個月,9月領先指標仍維持些微向上,但10月需要再觀察。行政院主計總處於10月31日下午公布2018年第3季GDP成長率概估為2.28%,較8月預測數(2.36%)減少0.08個百分點,低於2Q的3.3%,也低於2017年同期的3.18%。

操作策略

就全球股市今年以來表現,MSCI EURO 10月下跌8.8%,今年以來(YTD)下跌13.3%;MSCI新興亞洲10月下跌13.2%,YTD下跌20.6%,美國NASDAQ和費半10月下跌11%和13.1%,YTD NASDAQ仍為正數,但費半已下跌5.2%。

台股至9月YTD仍為正數,優於多數亞洲國家和韓國,故台股原本補跌壓力即大,10月下跌後,台股跌幅仍相對少,仍需時間整理。

因短期跌勢大,尤其櫃買指數近3月下滑24.4%,反映台灣多數個股股價大幅修正,目前PE低於或約10倍的個股很多,台股年底前應有一波反彈;中期來看,全球經濟數據是否有好轉,美國經濟是否仍強功勁,仍是未來影響股市的主要因素,若然經濟景氣下滑確立,股市未來半年將以整理的可能性較大,投資宜審慎。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