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聯準會11月利率按兵不動 增添12月升息機率

  • 摩根資產管理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歷史經驗顯示,新興股和亞股升息期間多頭最帶勁

美國聯準會宣布11月維持利率不變,但保留12月實施年內第四次升息的可能性,並同時重申了逐步升息路徑,摩根投信指出,喧擾多時的美國期中選舉終於落幕,消息面因素逐一淡去,公債殖利率長線走勢將以基本面為依歸,參考歷史經驗,美國緩步升息期間,新興股和亞股漲勢最為強勁,對照其目前估值便宜,投資人可伺機進場搭上升息順風車,惟須留意股市波動本為常態,建議可以股債並進方式穩健參與亞洲的投資機會。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美國聯準會11月會議以9-0票數一致決議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並於政策聲明中表示「經濟活動一直以強勁速度成長」,就業始終穩健和失業率下降,並保留12月實施年內第四次升息的可能性,同時重申其「進一步逐步」升息路徑,預料未來公債殖利率將呈現緩步墊高。

張致寧說明,回顧1994年來迄今,每當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升之際,幾乎各類風險性資產都上演大多頭,而且又以新興股和亞股漲勢最為耀眼,新興高息股和新興股總報酬均超過32%,亞太(不含日本)高息股、亞太(不含日本)股票、還是亞太股票,漲幅也介於223~26%,凌厲漲勢全面壓制成熟股市和各類債券資產表現,反映出升息環境對新興股和亞股帶來的助益,遠較其他資產來得鮮明突出。

此外,亞洲企業獲利前景明朗亦有助於投資氣氛回溫,張致寧說明,根據機構法人預估,包含中國、印度、印尼、韓國和新加坡等五國,今年EPS增長預估均有兩位數的高水準,即便在基期墊高後,中國、印度、菲律賓、台灣和泰國等五國企業明年獲利動能仍有望超越今年,推升整體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今明兩年企業獲利成長預估持續有兩位數。

張致寧還說明,亞洲除了企業獲利動能給力,從價值面角度來看,亞股在經歷這一波市場震盪後,目前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股價淨值比低於1.5倍,較長期均值約低於1倍標準差位置,從過去經驗顯示,每當亞洲的股價淨值比落在1.4至1.6倍之間進場,未來一年的平均報酬率可達24%,低檔布局機會浮現。若投資人憂心市場波動幅度較大,在當前市場震盪之際,不妨透過亞太收益型策略等方式,以供較資產佳下檔保護。

根據摩根投信統計,2009年來任一月以股債各半進場亞洲,並持有一年後的平均報酬率達近一成,且勝率為74%,若持有時間拉長至二年甚至三年,平均報酬率分別可達14.7%與17.9%,正報酬機率更大幅攀升至88%和94%。但若只單單投資股票,持有滿二年與三年,平均報酬僅為13.5%與12.6%,顯示以「亞股+亞債」雙管齊下的方式投資,長線大勝純「亞股」。

此外,張致寧分析,干擾盤面多時的美國期中選舉終於落幕,共和黨未能維持兩院絕對優勢,兩黨分治雖恐對川普未來政策施行有部分影響,但隨著政治不確定性消弭,有助於投資人重新將注意力轉移回資產價值及未來展望,而亞洲在經濟與企業展望看升之下,股市多頭重新出發。

張致寧進一步指出,亞洲企業資產品質相較金融海嘯前已大幅改善,目前不論是財務結構的改善,或是獲利面表現都未令投資人失望,也因此打造了強勁的現金水位,根據路透社的調查,2017年亞洲大企業自由現金流量達3740億美元,此金額不僅為10年來新高,不少企業的營運現金流更是超過資本開支,而且負債比率偏低,不論是在提高股息配發或提升股東權益上都有正面助益,有助吸引國際資金當市場回歸基本面時,有望率先回補亞洲市場。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