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票房在10月表現很不樂觀,
「十一」長假檔期票房收入年減近29%,為近5年來同期最大跌幅。
36氪報導,大陸票房在10月表現很不樂觀。往年這本該是電影票房豐收的時刻,10月初,大陸共有15部新片上線,但整體票房表現平平,「十一」長假檔期票房收入年減近29%,為近5年來同期最大跌幅。之後,單週票房更是從黃金周的19.08億元人民幣(下同)一路下跌到4.8億元。
淘票票專業版APP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下午4時,大陸10月期間累計總票房為36.0億元,相較去年10月份的51.5億元大幅減少15.5億元,下滑約30%。年內累計票房為525.4億元,距離今年600億元票房的目標有一大段距離。
影院關門消息頻傳
票房的萎縮,勢必拖累電影院的經營。10月份,曾經盛極一時的星美院線就被頻繁爆出關門、暫停營業等各種消息。僅廣東省就有多家星美影城倒閉,深圳星美影城也有多店關門。有報導指出,星美因拖欠工資,在大陸的維權人數超過3千人。
比較大陸近年電影院數量與單日票房衰退的情況,2012年時,全大陸電影院達3,600家,單日票房2,488萬元,2013年電影院4,400家,單日票房3,189萬元,2014年電影院5,500家,單日票房4,381萬元。然而到了2018年,電影院雖超過1萬家,單日票房卻只剩下3,225萬元。
過去10個月,大陸停業的影院近300家,等於每天都有一家影廳關門大吉。近3個月內因營業調整等原因,沒有票房入帳的影院已多達2,100家,超過全大陸電影院總數的五分之一。
市場供需失衡
業內人士指出,大陸電影院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1萬多家電影院密集的分布於各個城市,市場幾近飽和。
根據中國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大陸銀幕總數達到54,165塊,銀幕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這數據還僅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影院數量統計,市場上還存在大量的私人電影院、4D、5D小院線。有數據顯示,這些小電影院在大陸多達9萬多家。
過去電影院一間間地開,原本是為了滿足民眾更大需求,但過度的建設打破供需平衡,結果只是多場次空置,上座率並不高。
另一方面,由於技術的衝擊,受眾被不同管道分流,單塊銀幕盈利較前兩年出現了嚴重下降。現在,手機都可以播放杜比全景聲(Dolby Audio)、一鍵可以在家輕鬆投影、網路平台影視劇內容越來越豐富等,若看電影不再是滿足社交和欣賞大片的需求時,消費者還有什麼理由走進電影院呢?
專家表示,由於技術的進步,未來的電影內容格局一定會與現在不同:強調高聲效、大特效的超級大片,觀眾會為此走進電影院,而不那麼要求視聽技術的中小電影,觀眾大多會選擇通過流量媒體來進行觀看。
在這種市場趨勢下,未來影院必然出現高端化、功能化發展趨勢。譬如華誼兄弟要自建高端影院品牌,國美要建VR(虛擬實境)影院,蘇寧要建智慧化、個性化影院等,這也是業者突圍生存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