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掌握二要件 聰明布局中國新經濟

  • 中國信託投信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全球金融市場10月經歷暴跌的大震撼,震得投資人暈頭轉向,究竟現在應該怎麼投資呢?

中國信託投信認為,把握原則:跟著政策走,才能持盈保泰。

中國信託投信說,近年來中國政策方向已轉向由科技、消費驅動的經濟發展型態,而新經濟的最佳代表就是奠基中國、放眼全球的獨角獸企業。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報告顯示,全世界262 家獨角獸(估值超過10 億美元的私營初創企業)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國企業,總共占全球獨角獸總估值的43%。由於這些中國企業多選擇在香港、紐約掛牌上市,在全球資本市場以極其快速且巨額金額進行募資,具代表性的就是名列全球市值前10大企業的阿里巴巴和騰訊。

中信中國50 ETF經理人葉松炫說,有別於舊經濟以金融、地產、能源為主,新經濟聚焦在資訊科技股,若要鎖定新經濟,首先就要了解追蹤指數的成分股及比重。

葉松炫分析,目前中國相關ETF基金之追蹤指數,有「MSCI中國外資自由投資50不含A及B股指數」、「A股國際通」、「滬深300」、「上證180」及「A50」等。截至今年8月底,「A股國際通」、「滬深300」、「上證180」及「A50」指數成分股布局金融產業達三成以上,資訊科技產業則不到一成;反觀「MSCI中國外資自由投資50不含A及B股指數」成分股超過四成布局資訊科技產業,金融業則不到二成。

此外,「A股國際通」、「滬深300」、「上證180」及「A50」指數的成分股同質性高,而「MSCI中國外資自由投資50不含A及B股指數」以科技股居多,更能深入新經濟產業。

第二、觀察指數走勢。葉松炫說,根據Bloomberg統計,在2017年多頭市場中,「MSCI中國外資自由投資50不含A及B股指數」上漲50%,完勝其他中國相關指數;即便是在市場多震盪的今年,亦相對其他指數抗跌,顯現新經濟成長速度及投資題材,確實已在市場發酵,相關指數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

「MSCI中國外資自由投資50不含A及B股指數」成立於2006年11月30日,以MSCI China Free為母指數,取其前50大自由流通市值之成分股;另以在美國、香港掛牌,且營收和資產超過50%以上來自中國的企業為投資標的。

葉松炫提到,中信中國50(00752)的追蹤指數成分股僅50檔,然其過去5年的表現與MSCI中國指數成本股447檔如出一轍,但交易成本卻省很多,更為精準掌握報酬貢獻核心。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