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佳餚饗不完!繼年度飲食盛事「香港美酒佳餚巡禮」之後,「香港盛宴11月— 品味達人慶典」接續登場,全港超過100家美食餐廳都參與了一整個11月的美食盛事活動,熱愛美食的食饕吃貨在香港穿街走巷,除到著名餐廳或維港美景餐廳享用為活動特別設計的特選菜單,另外並可到16家在〈2018香港/澳門米其林指南〉摘星的餐廳,享用由主廚特別設計的品味菜單。其中,更有「世界唯一」的餐廳名列其中,就是〈鑄.鐵板燒 IM Teppanyaki & Wine〉。
開在香港大坑銅鑼彎道的〈鑄.鐵板燒〉,2013年8月開業不久即名列米其林推薦餐廳,2017年得到1星,今年再度蟬連。該餐廳所以「難得」且非吃不可,原因是:1.它是香港籍主廚創立並在鐵板上舞刀弄鏟進而得到米其林肯定的高檔日式鐵板燒餐廳,2.它是2018年全球唯一在米其林指南中摘星的鐵板燒餐廳,3.〈鑄.鐵板燒〉堅持不開分店,包括台灣企業集團出高價延攬到台北開分店,他們仍不為所動。
高檔鐵板燒在台灣很有市場,舉凡〈Ukai tei〉和〈石垣吉田〉這兩家「曾經」在〈東京米其林指南〉中摘星的鐵板燒都來台灣開海外支店了,其中〈Ukai〉開在高雄晶英國際行館且不久後又將在台北微石虫南山開出海外二店,而〈石垣吉田〉則開在台北文華精品。挾米其林星光,兩家餐廳生意都爆好,臨時訂不會有座子。但〈鑄.鐵板燒〉並不想來台開分店,台灣「鐵板燒控」或「追星美食控」非得到香港才能體驗。
〈鑄.鐵板燒〉創辦人兼總廚莫燦霖,1963年出生,因「不想讀書想做事」,於是1979年入了餐飲這行,在大和飯店從學徒做起。飯店內日本料理餐廳那些新鮮豐美的食材讓他眼界大開,「不想學別的菜了」,莫燦霖說,從此自己就和日本料理結了緣,且心無懸念一路作日本料理至今。
過去30多年,莫燦霖先後在獨立的知名鐵板燒與日本料理餐廳掌杓,也在高檔飯店館內日本料理餐廳掌廚,其中包括在港島香格里拉酒店7樓〈灘萬〉日本料理廳,以及ICC環球貿易廣場101樓的〈田舍家〉日本料理餐廳當主廚。華裔港廚能擔任日本料理餐廳主廚非常不易。尤其是香格里拉的〈灘萬〉,這是以懷石料理著稱的日本百年老字號餐廳海外唯一分店,莫燦霖不僅擔任餐廳主廚,後來還幹上了在香格里拉酒店行政主廚。
「為什麼日本料理餐廳不讓日籍廚師當主廚而是用了你?」,莫燦霖的解釋是,香港是個國際都會,餐廳每天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客人,而香港廚師比日籍廚師更能掌握不同國籍食客喜好,加上語言能力普遍較日籍廚師好,「就這一點吃香吧」。莫燦霖說得客氣,但我相信一技傍身才是他一路受到賞識與重用的關鍵。
擁有自己的餐廳,是每一個料理職人多有的夢想,2013年莫燦霖決定離開舒適圈自己創業。所以選擇鐵板燒而不是開一家日本料理餐餐廳,是因為比起日本料理餐廳,鐵板燒的工序較簡單,用人較少,自己較能瞻前顧後的掌握品質。
〈鑄.鐵板燒〉的店面不大,前後就兩個鐵板料理檯,走的是OMAKASE無菜單路線,由莫燦霖幫客人配菜,所有的食材全是日本進口。這回他為「香港盛宴11月」設計的主廚推薦菜單,所用食材包括牡丹蝦、海膽、帆立貝、扇貝、鮑魚、鱈場蟹、甘鯛、和牛,乃至野菜與水果,全部都來自日本,且「能用活的,絕不用冷藏冷凍品」。此外,包括片魚切肉、去殼挑刺,所有烹調料理過程都是在客人面前並在鐵板檯上完全,真本事、硬功夫,作不了假、騙不了人。
都說高檔鐵板燒拚的是食材,廚藝相對沒那麼重要。但,〈鑄.鐵板燒〉能成為今年全球唯一在米其林摘星的鐵板燒,靠的不只是食材,還有莫燦霖在鐵板檯上舞刀弄鏟的精湛廚藝。此外,當然還有米其林評審最在意的:從前菜、主菜到甜點,每道菜都講究,每道菜皆好吃的「一致性」。
30多年日料與飯店行政主廚經驗,莫燦霖比傳統鐵板燒師父更能精準掌握「用什麼廚技對待什麼樣的食材」。而聽聞那裡有新餐廳或好餐廳時,無論什麼菜系或業態,莫燦霖也都會專程前往一嘗,這又讓他在鐵板檯上常能觸類旁通兼旁微徵博引,做出許多「非典菜餚」。例如〈日本甘鯛佐海膽奶油醬汁〉,就是將「立鱗燒」的技法移植到鐵板檯上,利用半蒸半炸的手法讓俗稱「馬頭魚」身上的魚鱗「站起來」,而提味的海膽奶油醬汁現今則為不少法菜主廚廣泛運用。
「來台灣開家分店吧!」我告訴莫燦霖,高檔鐵板燒在台灣很有市場,舉凡〈Ukai tei〉和〈石垣吉田〉這兩家「曾經」在〈東京米其林指南〉都來台灣開海外支店了,〈鑄.鐵板燒〉何不也來開一家分店?
「有台灣老闆找過我,但我沒答應」,莫燦霖說,客人到米其林餐廳用餐消費,不少是衝著目睹廚師風采並與廚師互動而去,自己若不在店裡,他「感覺有點對不起客人」。所以雖然很多人出資請他開分店,他至今仍不為所動。換句話說,要吃當今全球唯一米其林摘星鐵板燒,只有到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