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自造基地創Pickathon競賽15日正式開跑,結合跨領域機器手臂技術能量、開創產學接軌新契機,吸引10個團隊、超過百名師生同場競技,包括交大、台科大、逢甲、朝陽、淡江、高科、虎科、暨南等大學參賽!
中科管理局長陳銘煌表示,培育優秀人才,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關鍵之一,為能強化學生實作能力,激發學子創新思維,帶動AI機器人的自造風潮。
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於11月15日至17日舉行首屆Pickathon競賽活動,今年共有10支大學隊伍參加比賽、超過100名師生同場競技,競賽團隊需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包含演算法運用、操控機器手臂、影像處理及機器深度學習運算等技術,戰況精彩可期。
陳銘煌進一步表示,為增強選手技術實力與激發潛能,從今年2月起於中科自造基地安排一系列競賽相關課程,在基地時常可看到參賽隊伍借用設備進行測試機練習,並由計畫辦公室人員進行專業技術指導。期望本次參賽隊伍在結合跨領域機器手臂技術能量加乘下,開創產學接軌與產業解題的契機。
2018年Pickathon競賽由中科管理局主辦、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計劃辦公室承辦,協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黃漢邦,親自到場為參賽師生加油打氣。
為提升參賽選手程度並拓展國際視野,中科管理局於9月3~5 日開辦競賽培訓工作坊,邀請畢業於國際名校 MIT、CMU、UC Berkeley 業師進行 3 天的技術指導,包括 Berkely PATH 研究機構經驗及指導機器人作業系統實務、Amazon Picking Challenge 案例學習、Docker 容器技術及Robot X 國際競賽介紹。
另於月前邀請到MIT(CSAIL)Aleksander Madry教授進行主題式分享,對於參賽隊伍比賽準備期間遭遇問題提出建議方案。藉由國際業師之指導,促進參賽學生更進一步瞭解AI相關軟硬體設備之整合及運用。
本次競賽設有「五子擂台」、「機器來找碴」及「智慧排序」三道關卡進行積分累積賽制,除有使用機器手臂加3D智慧視覺進行五子棋對奕外,並利用機器手臂判斷揀取瑕疵零件的計時賽,與「電腦也會揀土豆」廣告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次競賽藉由鏈結業界需求,激發學子透過機器手臂進行研發創新,提供產業所面臨的問題解決方案,期能促進產學合作與挖掘培育專業人才,以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