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NBER(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數據,本波美國經濟景氣擴張週期截至2018年11月為止已延續了112個月,逼近史上最長之118個月(1991~2001年);美國S&P500指數多頭週期截至2018年11月為止,已持續117個月,超越史上最長之113個月。
儘管以經濟擴張週期過長而看空景氣,或是以股市牛市週期過長而看空股市的論點太過武斷,我們卻觀察到,往年景氣衰退前的徵兆已經開始浮現,未來這些徵兆若更加明確,我們相信美國景氣觸頂反轉的機率將會顯著提高,因此不利明年美股的多頭續航力,台股更大的衝擊恐在明年。
根據NBER數據,戰後以來,美國經濟總共經歷12次的經濟週期,平均經濟擴張期為55個月,本週期卻已擴張112個月。1980年代以後,美國經濟擴張期明顯延長,最近的3個週期當中,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等3次的擴張期分別為90個月、118個月、71個月。這3個週期的共同特性是通貨膨脹明顯低於平均水準,且聯準會的貨幣政策長期處於非常寬鬆狀態。本次的經濟擴張期同樣擁有通膨偏低與貨幣寬鬆的特性,因此本次的擴張週期偏長並非特例。
往年景氣觸頂反轉的徵兆,包含:(1)殖利率曲線倒掛;(2)負債提高逐漸累積資產泡沫;(3)全球流動性趨緊;(4)經濟環境造成的金融不穩定性;(5)油價上升;(6)央行應對通膨或景氣過熱的手段太激進。檢驗上述幾點,已有3點大致符合,包含全球流動性趨緊、金融不穩定、油價攀升等,而另外的3項則尚未顯現,但已逐漸開始萌芽。
統計1980年代以來,美國共發生過4次經濟衰退,而這4次的衰退前均出現過殖利率曲線倒掛現象,且殖利率曲線倒掛後約10~18個月才會進入景氣衰退期;美股則於2~17個月後觸頂轉空,目前美國10年債與2年債的利差約落在20~25個基點,預估最快將於2019年上半年出現殖利率曲線倒掛。
美歐日三大央行通常主導全球的資金供給量,過去10年在三大央行同步降息或實施量化寬鬆下帶動全球的龐大資金潮。美國聯準會已於2015年12月開啟升息循環,並於2017年10月開始進行縮表,隱含美貨幣供給額正在減少。
歐洲央行預估將於年底結束量化寬鬆,並可能於明年秋天開始升息。日本央行寬鬆政策雖未見轉向,但市場預期最快將於2019年第2季結束量化質化寬鬆(QQE)。綜合而言,全球流動性已從寬鬆偏向趨緊。
就資產配置而言,我們看好美股優於新興市場;價值型股優於成長類股;通膨受惠股優於科技類股等。美國景氣仍處擴張期的末段,但新興市場在中國經濟已明顯放緩,以及貿易戰的衝擊下,景氣很有可能已經轉向,因此美股將優於新興市場。
在來年景氣能見度偏低與資金維持相對緊縮下,市場的風險偏好將明顯下降,因此擁有穩定獲利與殖利率的價值型類股將較成長型類股能夠受到市場的青睞。在景氣走到擴張的後期,往往會帶動通膨的增溫,將有助資金逐步增配至通膨受惠類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