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馬國英達島湧出的大批非法回收場,
他們都以低階的技術和傷害環境的方法處理廢棄物,令污染問題持續惡化。
馬來西亞房地部長朱萊達(Zuraida Kamaruddin)在10月26日宣布,馬國將在3年內暫停進口包含「乾淨」塑膠在內的所有塑膠廢棄物。
朱萊達表示,大馬正採取各種措施來限制塑膠廢棄物進口。因為在中國大陸停止進口外國圾垃來進行資源回收再利用後,大量塑膠紛紛改向湧入馬國而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朱萊達表示,主管機關在雪蘭莪州西南部的瓜拉冷岳縣發現41家非法回收資源處理廠,大部份由華人經營。在經過當地居民投訴之後,政府在過去3個月來已積極取締,約30家非法回收廠因此關門停止營作。
馬國成各國垃圾桶
路透報導,馬國已成為包括美國和英國等國家出口其塑膠廢棄物的首選地點。出口塑膠廢棄物至馬國的前10大國家,在今年前7月已合計向馬國出口達45.6萬公噸塑膠廢棄物,遠高於去年全年的約31.7萬公噸,更是前年全年16.8萬公噸的2.71倍。
中國去年進口700萬公噸外國塑膠廢棄物,但自今年初開始就禁止進口所有外國廢棄物,讓許多國家積極尋找其他替代的出口地點。馬國因此遭受垃圾污染之苦。
像馬國雪蘭莪西海岸的英達島(Pulau Indah),其名稱在馬來語裡的意思為美麗之島,但由於島上有一個馬國最大港口西港(Westport),讓由英美、韓國與西班牙等多國出口的塑膠廢棄物,紛紛從原來的大陸轉為這裡。
非法回收廠林立
在大量廢棄物湧入之下,島上工業區的街道上都塞滿這些外國垃圾,十多家資源回收廠燃燒塑膠廢棄物的臭味與煙霧彌漫四周。可是,該工業區內只有2家回收廠有進口外國塑膠廢棄物的營業執照。
最近幾個月來當地湧現大批非法塑膠回收廠,都以低階技術和傷害環境的方法處理廢棄物。馬國的能源、科學、科技、氣候變化及環境部長楊美盈10月底向國會表示,愈來愈多非法回收廠湧現而令污染問題持續惡化。
專家指出被使用過的塑膠會被回收重新製成小塑膠顆粒,然後再用來製作成其他塑膠產品,但這回收重製的過程就有污染問題。
例如不適當地以燃料方式來處理回收物,就會向空氣釋方出有毒化學物質。當有害物質伴隨雨水落入土地後,就可能會污染土壤與水資源。
楊氏表示不希望馬國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垃圾桶。雖然朱萊達曾表示政府不想讓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資源回收產業倒下來,但這2位部長都同意,政府必須尋找方法去解決塑膠廢棄物泛濫問題。
雖然朱萊達表示政府已經採取行動去取締那些非法回收廠,但路透報導指出,英達島上一家大型回收廠Jingye Manufacturing Sdn Bhd在8月因為未能再拿到經營執照而倒閉,但該廠的工人和附近居民都表示這回收廠最近又重新運作。不過,當地主管機關拒絕評論此事。
外界認為政府如何貫徹執行其公權力,才是馬國能否有效處理垃圾污染問題的關鍵。
精句選粹
Dozens of factories have opened up in Malaysia to handle that waste, many without an operating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