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東北亞|韓國媳婦不要當「媳婦」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每逢過年等大節日,身為媳婦的人,大多都會有「假日躁鬱症」出現,

若家族更龐大的話,更可能催生「離家出走」的念頭…

1980後的尹淑是韓國典型的斜槓青年,除了在網路上經營保養品小買賣外,還擔任俄文、中文的翻譯。

尹淑也是韓國超過50%認為「結婚是不需要」的統計裡的數字,這項統計數據是政府對韓國15歲以上民眾的普查結果。

尹淑並不是獨身主義者的擁護者,但是當她周遭的朋友一個又一個的結婚,卻一個又一個的羨慕她後,她開始對「結婚」這件事感到懷疑:「真的要結婚嗎?」

一本書 讓女性覺醒

然而,真正動搖尹淑對婚姻的必要性,是去年間在韓國社會引發討論的一本書《媳婦的辭職信》(中譯名)。《媳》書,據說是真人真事,作者在當了20多年的媳婦後,有一年中秋節前夕決定向公婆遞出「辭職信」,表明她要辭去「媳婦」一職,從此不要再當媳婦了。

《媳》書的作者選擇向公婆「辭職」,而不是離婚,就是因為她覺得為什麼只能「離婚」或「死亡」才能脫離「媳婦」這個角色/職務?《媳》書的作者的疑問,也讓像尹淑這樣的韓國適婚年輕人有了「那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結婚」的念頭。

在《媳》書中,還有一個關鍵詞是:「中秋節」。事實上,在韓國,包括中秋節、春節、清明節等等節日,可以說是媳婦們的夢魘,因為每到全家團聚的節日,都是由媳婦打點一切,包括餐點、打掃等等。

也因此,韓國的統計數據裡,超過8成的夫婦會在節日過後鬧離婚,其中,約30%的夫妻真的因此離婚。

這樣的現象,加深了像尹淑這樣的韓國適婚年輕人「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結婚」的意志。這樣的意志轉換為統計數字,就是15歲以上的韓國人,超過一半認為「結婚並不是必要的」。

當結婚並非必要時,即使有了伴侶也未必會想要結婚,事實上,統計數據也顯示,約56%的伴侶是不覺得一起生活,就得結婚。

去年韓國結婚人數大降

這也說明韓國去(2017)年結婚人數降為26萬4,500對,較前一年下滑6.1%,是1970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低點。

面對這樣的趨勢,韓國從教育著手,在大學開班授課,教育年輕人男女關係,想要以此鼓勵年輕男女們「想結婚、想生兒育女」。

教育外,韓國政府也提出不少措施鼓勵國民結婚、生育。不但推出育兒津貼,還推出「家庭日」:每月擇一日提早下班,以享天倫政策等。只是,不管是教育、鼓勵措施,都無法改變不想結婚的人的想法。

為什麼韓國年輕人不想結婚?除了尹淑、《媳》書中的理由外,其實年輕人不想結婚的主因是經濟因素,包括低薪、工作保障不佳、缺乏可負擔住宅等。

當自己都活得辛苦時,就像尹淑說的,「要如何養兒育女?還不如對自己好一點。」所以,韓國政府與其花思想要教育年輕人去結婚或是用政策鼓勵育兒,還不如從國家經濟、提高年輕人薪資所得著手。

精句選粹

Less than half of Koreans say marriage is necessary.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