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千禧世代投入「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運動,
推廣的書籍、研討會等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今年38歲的西雅圖律師豪爾(Sylvia Hall)目標是在40歲退休,為此她必須在2020年前存到2百萬美元,也就是說每個月她不僅得存下70%的稅後所得,日常生活還得省吃儉用,導致她靠即期食品及熟透發黑的香蕉維生。
她表示:「在65歲之前提早展開自給自足生活的想法吸引著我。」
但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現階段的她卻得堅守每月伙食費不超過75美元的上限,還得不畏風雨每天走路上班以節省交通費,就連休閒娛樂也盡量不花錢,借用朋友的網飛(Netflix)帳號來看線上節目。
省吃儉用拚提早退休
近年美國有愈來愈多年輕上班族希望跳脫傳統65歲退休的生涯規劃,提前幾十年退休並展開經濟自主的生活。這些年輕人多半是覺得工作沒成就感、擔心傳統退休金制度沒保障,或唯恐2008年金融海嘯歷史重演。
波士頓學院退休研究中心主任蒙奈爾(Alicia Munnell)認為,25至35歲的美國年輕人雖然比上一代教育程度高,但工作至今累積的財富卻不及上一代。他們也目睹老一輩退休後面臨的生活困境,因此不想和爸媽一樣等到65歲才退休。
美國平均每天有1萬名勞工達到65歲退休年齡,但他們的退休金卻不足以維持退休生活,且個人負債比例也相當高。以美國401k退休儲蓄計畫來講,65歲退休夫婦的年收入中間值不到8千美元。
不想重蹈老一輩困境
諸如此類的退休生活隱憂,使得愈來愈多千禧世代投入「財務獨立提早退休」(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運動,而推廣這項運動的部落格、書籍、研討會及網路論壇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這項運動的擁護者多半是擁有大學學歷、中高收入且堅守節儉原則的年輕上班族,其中不少人每月最多能存下四分之三的薪水,高達銀行建議儲蓄率15%的5倍。
今年33歲的薩巴提爾(Grant Sabatier)就是其中一人。他認為節儉存退休金能讓自己「掌握生活與時間」,即便這代表他得自己種菜、住小房子或開老車。
事實上,提早退休、節儉度日的生活風格在美國並非新趨勢。早在1758年美國開國元老富蘭克林(Ben Franklin)的著作《致富之道》(The Way to Wealth)就曾提出類似的生活哲學。
美國各地也開始出現大大小小以FIRE運動為主題的講座或工作坊。近日在曼哈頓一間辦公室舉辦的FIRE工作坊就吸引30人參加。
然而,提早退休後的簡樸生活並不如外人想像那般愜意。當年在36歲便退休的狄托(Ed Ditto)坦言,退休後很難再和有工作的朋友聊天。他表示:「我不會主動透露我沒工作。除非有人想了解,我才會跟他聊,不然我不想沒事惹人厭。」
另一名36歲退休工程師坎屈(Brandon Ganch)表示,他養成的節儉習慣在退休後愈來愈極端,甚至因為妻子在餐廳點較貴的餐點,或朋友借宿家中用太多熱水而心情不好。
精句選粹
Some of the youngest members of the U.S. workforce are saving aggressively and spending little so they can leave work decades ahead of schedule, defying the career arc that typically defines adult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