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實基金機構投資部投資經理李濤表示,大陸經濟可能告別了高增速的時代,但在可見的若干年內依然有望保持6%左右的增速水準,放眼全球經濟體,這依然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增速,而且大陸經濟的增長模式也在從以前的規模數量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是一種更為健康的增長。相信A股和港股未來還會湧現出更多更好的投資機會。
今年以來大陸股市受到內外夾擊,指數單邊下跌超過20%、時間逾8個月,但根據過往20年的熊市經驗,從未出現這樣的情形。以往的熊市,指數尚會出現10%以上的反彈,2001~2005年的熊市就出現了6次,由此可知目前指數已經過份反應利空消息,且當前股價調整大幅領先當前盈利水準和未來預期,超跌程度可見一斑,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此時反而是偏差值過大、相對好的買點。
在強勢美元的影響之下,新興市場仍偏向震盪,但暴風眼是阿根廷、土耳其等國的債券市場,對大陸股市的影響較小。且自滬深港通機制建立並深化以來,A股與H股聯動性日益加強,相關性係數從2015年的0.5以下逐漸上升至接近0.8,加強A股的國際化。
在此影響之下,A股所面臨的風險程度漸小,包括企業增值稅減免、擴大內需組合拳、各地馳援緩解股權質押狀況、證監會鼓勵企業全面回購自家股票、大陸美國最高層展開對話等等,都有機會恢復市場信心。
雖然股市表現不如預期,但是海外資金卻是今年股市唯一增量來源,主要的原因還是MSCI將A股納入成份股的原因。
展望未來,MSCI宣佈就2019年提升A股納入比例(5%至20%)徵求意見,富時羅素宣佈計畫至2020年3月將A股納入因數提升至25%,若順利實施,靜態測算下兩者未來兩年可貢獻約600+10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
整體來看,海外資金有望持續穩定為A股市場貢獻增量資金,外資加速進入A股趨勢已成定局。但另一方面,仍需要認識到,外資進入節奏與進程變化仍會受到國內基本面與匯率的深刻影響。
從產業面來看,有幾個值得長期觀察留意的族群。
1.信息產業市值不斷提升,看好5G、雲計算等子產業
首先,大陸的信息技術產業市值佔比從1995年的2.4%提升至如今的11.3%,此一增長趨勢看來仍將持續下去,也是大陸政策大力扶植的產業。其中子產業包括5G相關、雲端計算等,皆有大量的需求及潛在商機,值得期待。
2.老齡化及人均所得提高,醫藥產業看好
隨著大陸逐漸邁向高齡化及疾病病譜的改變,腫瘤、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慢性病發病率明顯提高,預估2003~2013年總人群的慢病患病率增加了1倍,因而刺激醫藥產業的需求大增。而隨著大陸人均GDP的提升,國家和社會在衛生方面的投入越多,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也越多,逐漸形成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產業鏈。
3.消費升級下的投資機會
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和人均GDP的提升,大陸人民的消費層次也在不斷提升,早年對吃飽穿暖消費的追求已經升級為吃的健康穿的時尚等更高層次的追求。近期在大陸經濟可能趨緩的陰影之下,消費升級雖較為人垢病,但大陸消費實力驚人為不爭的事實,大陸目前為全球第二大消費體,每年消費額維持8%左右增長,估計2016~2020年增量達2.3兆美元。另一方面,網購市場每年維持超過二成以上成長率,加上高達4.6億的網購用戶,配合便捷的移動支付,成為支撐消費成長重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