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創產業在台灣的發展,羽渡科技執行長賴成家說,以軟體人才來說,相比美國矽谷或是其他推動有成的地區,台灣的現實面就是工作機會差一點、薪資也算很低等問題。不過對於政府現在全力推動新創的態度與相關作法,賴成家說,幸好已經開始、不然就真的太遲了!
今年46歲的賴成家,累積求學與工作經驗已經在美國待了快20年。對於在台灣出生、受教育的賴成家來說,他不諱言現在的確比較有「家」的感覺。當初會毅然決然拋下矽谷的工作、回到台灣來創業,部分原因也是自己的父母年紀慢慢大了,需要多一點的陪伴與照顧,所以幾番考量之後決定返台創業。
不過賴成家也說,以羽渡遇到的客戶來說,差不多十個當中有九個半的客戶,都會說出類似「台灣太小」、發展可能受限的想法。實際上他自己覺得,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口,加上龐大的工業製造基礎,跟很多歐洲國家比起來,「真是一點都不小」。如果是以製造、出口的概念來看台灣,也許台灣不是太大,但從軟體或是平台服務這一類的行業狀況來說,根本沒有所謂出口規模這樣的概念限制。
要真說說台灣目前的不足之處,賴成家認為,也許法規要盡量跟上時勢潮流的腳步,是個可以多著墨的題目。以無人機相關的法令來說,台灣差不多落後美國約兩、三年,但這不是說美國的腳步就有多快速。他舉例,以現在自駕平台的另一個大重點「自駕車」來說,很多東西美國也還在邊走邊看。像是美國最近幾年的CES(消費性電子展),很多廠商都會去展示跟自駕車相關的技術與創新服務,美國政府則是連交通部長都會親自去參加CES的論壇;美國官員也很明白地說,法令一定跟不上技術變化的速度,但是大家的技術開發不能因此停下來,必須繼續往前走,法令才有辦法「盡量」亦步亦趨地盡可能跟上技術發展的大方向與潮流。
至於台灣在新創產業上的努力,賴成家說,台灣在科技硬體製造為主的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中,近年來在台北市電腦公會(TCA)的推動之下,大力鋪陳InnoVEX新創展區的曝光度與重要性,藉由邀請世界各國新創團隊的廣泛參與競賽、展示,這對於提高台灣新創能量的效果相當明顯,不只讓台灣可以有更多管道接觸全球的新創,也讓台灣能被世界所看見,這些都是台灣新創人才與廠商值得好好把握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