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華為+蘋果營收占比高 外資:短線雙倍毒藥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外資看待科技戰風險意識再升級,大和資本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黃奎毓指出,華為海外智慧機銷售逆風,已先衝擊台系供應鏈,但隨中美緊張情勢升溫,蘋果各產品在大陸市場市占率面臨考驗,包括:大立光、鴻海、可成等全部都要提高警覺。外資直言,過往蘋果加華為的大補丸,現恐成雙倍毒藥。

外資圈的擔憂其來有自,投顧雙雄最近便同時提及風險轉向蘋果供應鏈,瑞信證券在看待台積電中長期風險時,亦提及要是大陸愛國主義抬頭,對蘋果產品的採購恐會下滑,此為第一擔憂。其次,要是美國提高關稅至25%、且蘋果無法獲得豁免,衝擊美國消費市場所帶來影響更為嚴重。

黃奎毓認為,在大和下游電子研究範圍中的指標股如:大立光、鴻海,近期股價已大致反映華為海外智慧機銷售衰退風險,拉回或可視為承接機會,但黃奎毓提醒,更重要的是,儘管iPhone訂單目前看似正常,惟美國若提高關稅至25%,或是因中美關係緊張導致iPhone在大陸市場銷售不佳,都會再對重要供應商獲利產生壓抑,而大和資本尚未把這部分風險納入財務模型。

最危險的情況,聚焦在美國要是提高關稅至25%,對美國銷售的影響。大和估算,要是高關稅壓抑終端市場消費意願,以iPhone、iPad、Macbook在美國營收最嚴重減損狀況(減少四成)推測,大立光等六家企業今、明年獲利將少掉3.5~13.5個百分點。

凱基投顧科技產業分析師向子慧不諱言,華為手機未來可能無法取得Google支援,智慧型手機需求恐受阻,然要是大陸政府針對蘋果出手反擊,iPhone可能無法保住每年在大陸出貨4,000萬支以上規模。

根據外資估算,若僅以大陸市場占iPhone銷售比重18%為基準,當中美關係更趨緊張,導致iPhone在大陸銷量減半時,今、明年對大立光與鴻海的獲利衝擊介於2.3~5個百分點;對可成、鎧勝-KY、GIS-KY、TPK-KY的衝擊則介於1.8~6個百分點。換言之,萬一最糟糕的大陸抵制蘋果與美國市場衰退同時發生,主要供應鏈獲利受影響數上看兩成。

基於大陸消費者對蘋果態度可能轉差,本土投顧龍頭研判,蘋果對下半年iPhone需求態度更加保守,估計新舊機種生產均可能下修,以因應華為事件對中國市場的潛在影響,整體可能為智慧型手機供應鏈帶來下檔風險。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