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臉書、Line等社群軟體上可能充斥不少儲蓄險將停售、宣告利率將降低的訊息,要創造「停售效應」,保險局29日提醒各保險公司、保經代及業務員,若抓到以停售等字眼衝業績,將會重罰,保險公司最高可罰1,200萬元,業務員就是停止招攬或撤銷登錄。
金管會對壽險業者祭出5大「藥方」,其中就有要訂定壽險死亡保障對應保單價值的門檻,另外則是從保單設計到銷售過程,都要確保合約服務邊際利潤(CSM)要大於零,即保單從頭到尾不能虧損,另外就是要接軌保險合約會計IFRS17前,壽險公司不要再創造新的「利差損」等。
壽險業者即預估,到年底前新台幣利變壽險的宣告利率,勢必還要再調降,同時一些儲蓄險若不符合保障比率門檻,就會停售。
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各公司是否調降宣告利率應本於相關利率假設、市場環境及實際投資績效,同時要注意行銷過程中,保戶是否有可能誤以為宣告利率將「一率到底」,造成後續的投保糾紛,將要求各壽險公司必須「謹慎」處理宣告利率的問題。
同時,保險局強調,儲蓄險只是增訂死亡保障門檻,並不會「絕跡」,各壽險公司只是要加強檢視保單銷售後,是否嚴重偏離當初的假設或投資績效不足、宣告利率過高等,使得保單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就可能要調整宣告利率或停售此張保單。
保險局表示,各壽險公司若被「抓到」以停售為話題,要求業務員加強行銷,或公司政策鼓勵用保單改款等為號召,想創造停售效應,一旦事證確定,就是對公司重罰,最高可罰1,200萬元,若是保經、保代公司亦同,也是會加重罰鍰,最高300萬元。
若是保險業務員個人行為,如用臉書、Line宣傳停售效應,經檢舉確定事證,保險局就會要求所屬公司懲處,一般是停止招攬一段時間,嚴重者就是撤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