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會29日發表「2019年台灣白皮書」,提醒蔡政府應以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充足性為「上位優先目標」,強調天然氣、燃煤、再生能源的五成、三成、兩成發電比例令人擔憂,天然氣占五成風險也過高。
另外,也建議特定產業罷工前需有預告期間,新亮點是增加數位經濟專章,建議增設高於各部會的「數位經濟委員會」,下設「數位長」,掃除台灣發展創新的障礙。
美國商會已連續23年推出台灣白皮書,向政府提出投資環境建言。在能源議題上,美國商會強烈建議在行政院層級,設立國家能源委員會或特定機構。因為目前天然氣、燃煤、再生能源五成、三成、兩成發電比例令人擔憂,天然氣五成過高,甚至未考慮安全庫存量不足、接收站建設時間冗長等額外風險。
美國商會表示,再生能源依賴的大型蓄電設施、智慧電網仍處於不成熟又昂貴的情況;成本上來看,天然氣、再生能源成本高昂,在2025年前電價成本恐提高33%,將對民生經濟造成「極高的負面影響」,使製造業外移、跨國企業取消設廠。但美國商會也說,並非特別支持核能,而是希望有最穩定、價格適中的能源政策及產品。
至於再生能源的躉購費率,美國商會認為,目前政府訂價時常高於以設施生命週期計算的「電力均化成本(LCOE)」,使得消費者得付出較貴的購電費率,建議應利用競價制度等市場機制,依市場供需法則訂價,進一步搭配再生能源裝機目標,達成再生能源的增長目標。
在勞動市場方面,對於罷工風波頻傳,美國商會呼籲,政府應對於航空大眾運輸業、銀行業或其他需要24小時不間斷營運的產業,訂定一定的罷工預告期間,以免社會、經濟受到突發的負面影響。
在數位經濟上,美國商會今年首度提出建言,提議政府設置一個「直接對行政院長負責」的高層級專責機構,例如委員會,並設置「數位長」,讓台灣發展創新的同時,可以解決、掃除市場競爭的障礙。
此外,美國商會對派遣勞工提出兩點倡議,第一,考量派遣工常處於待業等不穩定狀態,提議失業給付由六個月增至九個月,且無年齡限制。第二,勞動部版的派遣比例上限訂為3%,建議至少訂在20%,並依年度、規模、業別等給予不同等級彈性,否則將傷害草創初期的新創產業。
美國商會會長李豪(Leo Seewald)認為,台美關係似乎處於數十年來最佳狀況,他建議台灣政府應努力爭取簽訂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縱然豬、牛可能是癥結點,但只要努力排除,報酬將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