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藝術家林吉裕砍劈編織技法作品6月起將於中正紀念堂及國父紀念館展出

  • 工商時報 許俊揚
藝術家林吉裕在台灣美術協會展區作品「洋流」。圖:林吉裕提供
藝術家林吉裕在台灣美術協會展區作品「洋流」。圖:林吉裕提供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台灣藝術家林吉裕(筆名:五兆)的畫猶如一首詩,其自創一格的砍劈編織技法表現出來的藝術作品,融合繪畫、編織、雕刻各式技巧,以刀法取代筆刷,作品如同在畫布上雕琢,呈現一種嶄新藝術底蘊,讓賞析者感受到他在剛烈中蘊藏柔美的層次,是極有溫度的創新。林吉裕的台灣美術展,6月1日至6月12日在台北中正紀念堂1樓藝廊展出;6月26日至7月3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翠亨廰B1展出。展出計有有添祿、森林、榮耀、陪伴、游鯉、握手、大糧倉、無極等8大系列。

藝術家林吉裕作品「黑潮」。圖:林吉裕提供
藝術家林吉裕作品「黑潮」。圖:林吉裕提供

前文化部長洪孟啟表示,觀賞林吉裕作品以雕塑為底藴開創砍劈編織法新創畫風,非常具有獨特性。最欣賞他每幅作品對於眼神的處理,隨身分、年齢和環境背景的不同而展現出各自的生命和故事,很引人融入其中。林吉裕表示,其獨創的砍劈編織技法是有觸感的,關鍵在砍的力道、劈的釋放,每幅畫都需先打一張縮小版草稿,確定動筆創作時就一氣呵成,常日以繼夜大汗淋漓,直到作品完成才會休息。

林吉裕自小喜愛畫畫,家境清寒,完全是靠「要成功」的信念及意志力支撐其藝術創作。在理論與實務兼備後慢慢找出自己的創作風格,這兩年開始積極以其獨創砍劈編織技法創作,去年於東京都美術館展出有禮系列作品;緊接著在香港第14屆亞洲當代藝術春季展以游鯉系列:蓄,騰,勢,躍,昇等等作品參展,建立其創作技法在亞洲的地位。近年,台灣年輕世代活力四射兼具意義與內涵,挾著國際接軌的靈活度,展現質優量足的創作成果,林吉裕脫穎而出,可說是亞洲擲地有聲的一位相當亮眼的藝術家。

相關新聞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