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貿易戰 將掀全球產業重組潮

正文董事長陳鴻文。
正文董事長陳鴻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正文董事長陳鴻文30日出席2019贏在新南向高峰論壇,以「企業如何拓展新南向」為題,發表演講,雖然題目是新南向,但焦點還是離不開中美貿易戰,陳鴻文強調,隨著中美貿易戰由熱戰變成新冷戰,「中國是世界工廠」的思維已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將是「工廠在全世界」的新思維,不單只正文,所有供應鏈都應該要有全球化的考量。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近日登場,蔚為科技圈盛事,但最近科技人碰面,問的第一句話不是你開發了什麼新產品,而是「你有多少中國以外的產能」,足見中美貿易戰影響之大。不過陳鴻文強調,去年中美貿易戰剛開打,多數的人都認為最後一定會簽下協議,所以寧可以靜制動,但沒想到,到今年,中美貿易戰不但愈演愈烈,還變成新冷戰,包括中美都有長期抗戰的決心,也逼得科技業不得不重新思考將產線移出中國的可能,陳鴻文甚至預言,「未來半年到一年內,產業將重組,過程會非常刺激,雞飛狗跳」。

除了中美貿易戰逼使大家必須正視生產線搬離中國的需要,陳鴻文也強調,大陸人工成本年年攀升,年成長率已達12%,10多年前正文前進大陸時,人工成本僅占整體製造成本30%,現已來到了60%,雖然大家都想靠自動化降低人力成本,但改善有限,將搬遷產線或許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但問題是要搬遷,台商也有供應鏈完不完整、土地及人力成本會不會居高不下、人力素質和勞工數量夠不夠多,夠不夠好,再加上基礎建設有沒有上軌道等問題有待克服,從這四個面向思考,南向或許是一個選項。

陳鴻文以正文為例,現除了在台設有研發團隊和小小生產線外,大陸有二個廠、另歐洲捷克也有設廠,最新的投資則是前進北越。

陳鴻文強調,以前大家都愛說「中國是世界工廠」但隨著工資的不斷上漲,中國搖身一變成了「世界市場」,龐大的消費力連老美都大吃一驚,驟起的中美貿易戰,逼得原本在中國的產能不得不逐步外移,但問題是現全球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吃下中國的生產能量,如何更靠近客戶,將供應鏈做全球化的通盤考量,恐怕是所有科技廠所必須面臨且無法迴避的問題。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