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台股資金流出趨緩 後續兩大事件須留意

  • 廖育偲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美國總統川普持續拉高各國進口關稅,擴大貿易戰範圍,使得道瓊工業指數上周大跌逾300點,美股三大指數的5月跌幅均超過6%。根據彭博統計上周外資資金流向,台股的流出狀況趨緩,上周淨流出5.6億美元;南韓流出則持續擴大,上周淨流出9.9億美元。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上周中美針對貿易戰的發言暫歇,使台股回歸基本面表現。然而,中國商務部31日表示,將把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再度掀起市場波瀾。

中華經濟研究院3日公布5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受到美中貿易戰火再起,5月PMI來到48.2%,再度跌破榮枯分界點50%,結束4月的擴張,廠商對未來六個月景氣展望,從擴張轉為緊縮。

5月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連續三個月呈現擴張,但擴張速度趨緩,指數下跌1.6個百分點至54%。調查顯示,台灣對外有美中貿易紛爭的不確定性,對內則有消費者信心不足的狀況,因此,儘管產業的傳統旺季將臨,但業者仍對未來展望抱持保守或再觀察的態度。

周俊宏表示,觀察近日台股表現,跌深的電子類股可望在短線上出現反彈,長線仍需觀察中美貿易談判的走向,同時預期在民粹主義下,相關商品的供應鏈可能會受到需求下滑的影響。不過,5G、整合觸控與顯示驅動(TDDI)、電動車、多鏡頭等題材,仍可逢低布局,而內需類股因較不受中美貿易議題影響,亦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此外,上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於6月10日起,調高所有自墨西哥輸入到美國商品的關稅。周俊宏預估,在此狀況下,設廠於東南亞的出口業者相對受惠,操作上建議投資人謹慎觀察,或採取定期定額方式介入台股。

展望後市,周俊宏認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有可能將華為納入某種形式的貿易協議中,但不確定仍在,投資人應保守以對。接下來還有兩個時間點值得多留意,一是本月10日為中美雙方第三階段談判期限的截止日,另一則是6月底在大阪的G20會議,均是觀察雙方貿易談判風向的指標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