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六月,中美貿易衝突對立情勢進一步升高,大陸國務院發布措辭強烈的《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批評美方出爾反爾、得寸進尺、干涉中國主權等,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率領人數龐大的軍事將領,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與美國代表唇槍舌劍,絲毫不讓;另外大陸本身強化備戰狀態,各主要城市的夜間娛樂場所全面關閉,電影製作等報批更為嚴格,社會維穩措施已經到滴水不漏的嚴密程度。
爭取國民黨初選的郭台銘示警,提醒世界經濟將會在數月、甚至數周內產生急遽變化,比金融海嘯更大的海嘯即將來臨,呼籲總統蔡英文趕緊召開國安會議。實際上,總統府已經在5月10日為了中美談判惡化開了國安會議,總統府也回應郭台銘的呼籲,指出總統府與經貿財政外交國安基金等各單位,都緊盯中美談判的進展,務必保證台灣經貿與金融穩定。
金融穩定是中美貿易大戰中,最關鍵、卻至今仍然被各界隱而不發的核心議題,郭台銘所說的金融海嘯,蔡英文所保證的金融穩定,川普不斷提及美國股市強勁、以及大陸全力護持的,都是股市、債市與外匯金融市場。特別是大陸,我們可以從人民銀行最近持續出台的重大政策,看到北京政府全力確保金融維穩的決心。
人民銀行與銀行保險監理會在上周宣布接管包商銀行,這是1998年至今,長達20年的期間內,中央金融監理單位首次接管商業銀行,保證人民幣5千萬元以下的存款兌付,個人理財業務不受影響,提供包商銀行流動現金,確保支付系統正常運作。包商銀行的接管其實與中美貿易衝突沒有關係,這家銀行已經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下長達兩年半,包商銀行應該是金融大鱷蕭建華案告一段落的前兆。但是,包商銀行以及許多大陸的中小型商業銀行,的確在六月底半年報結帳之前,面臨資金緊俏壓力,根據大陸媒體新浪網的統計,及至五月底至少還有15家城市商業銀行與農村銀行,出現逾期無法申報2018年財報的問題,這些應該在四月底前申報,卻至今無法交付報表的銀行多數存在一定的經營危機。除此之外,大陸基層金融機構存在壞帳升高、資金調度困難的家數較去年明顯增加。
人民銀行對這個現象高度警覺,因此雖然才在今年元月大幅度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卻又在5月10日再度宣布「定向降準」,對於中小型商業銀行提供高達人民幣2,800億元的強力貨幣,而且是從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間逐步發放,主要目的就是引導經營困難的中小型城市商業銀行與農村金融機構,度過六月底季節性的資金緊俏壓力。
另外,去年引發銀行體系資金緊縮的P2P借貸平台連環倒閉的暴雷潮,政府累計凍結將近4百家、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資產,接近六月底,現存的P2P持續傳出倒閉警訊,加上各地的信託平台也陸續傳出違約,例如已經發生多起信託違約的中民投又出現5月28日到期人民幣15億元債務,卻延遲至31日支付的違約事件,人民銀行與銀保監會也要求各省市金融監理機構與國有銀行,緊盯這些信貸違約對金融體系以及社會安全的衝擊。
另外,六月份有巨額的央行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6日有人民幣4,630億元、19日有2,000億元,七月份除了13日的1,885億元,還有23日的5,020億元人民幣。這些都是去年央行為了協助銀行度過六月底的資金調度壓力釋放出的資金,今年資金緊俏壓力是否紓解,從這些MLF續作的規模是否大幅擴充,將可以看出央行對於市場資金緊俏的操作態度。
更大的挑戰在沉重的匯率貶值壓力。亞洲貨幣從四月開始進入新的貶值軌道,領頭的韓元在韓國公布令人失望的第一季GDP之後快速貶值,韓元從四月的1130兌1美元起貶,五月最高逼近1200,波段貶值幅度達到5.7%,新台幣等亞洲貨幣也跟著韓元貶值,新台幣貶值也有3%,唯獨人民幣在「保七」的心理壓力下,仍然死守在人民幣6.9元兌換1美元的關卡,相較於亞洲貨幣來說,人民幣貶值幅度最小。
根據本報報導,人民銀行前任行長周小川在5月27日訪問日本時指出,不一定要把7當成匯率的底線,大陸仍然堅持以市場供需為基礎的匯率決定機制。除了周小川的評論之外,各主要銀行的外匯分析師認為,以亞洲貨幣持續對美元貶值的趨勢、大陸經濟逐漸放緩、以及川普加稅25%的大環境下,人民幣適度貶值,對於經濟與出口貿易都是可以考慮的政策工具,因此,人民銀行政策上是否放手,重新設定人民幣的匯率目標區間,甚至讓人民幣在短期內一次貶值到位,將是六月觀察大陸金融安定,最重要的觀察重點。
蔡英文的國安會議、郭台銘的金融海嘯示警、以及大陸中央陸續出台的政策,同步指出金融市場的安定,是貿易大戰進入六月之後的重中之重,貿易戰其實是科技戰與貨幣戰,各方都使盡全力「金融維穩」,我們期望金融市場能夠在高壓中維持穩定,更期盼中美貿易談判能在六月峰迴路轉,重新獲得共識。
美系銀行財報及股價透露出的訊息網民至上 華爾街GME事件的金融革命拜登主政下的台灣機會RCEP貿易便捷化措施 對貨品貿易之影響台灣半導體於全球供應鏈 位階重要性不斷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