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指台灣壽險業大量投資美國債券,若台灣金融市場動盪,將危及美國債市,甚至影響美國聯準會(Fed)的政策,對此金管會強調,台灣金融市場「正常而穩定」,同時美國債市規模有40兆美元以上,台灣壽險業投資美債僅2千多億美元,影響應該不大。
金管會4日公布,國內壽險業到3月底對美國曝險額達新台幣6兆4,175億元,即有投資美國股票、公債、金融債及公司債;若是海外投資部分,則投資國外股票達新台幣6,983億元,國外公債、國庫券投資總額則是新台幣1兆6,968億元;公司債、金融債7兆5,722億元,同時壽險業海外投資新台幣16兆元中,有九成以上是美元計價資產。
壽險業者表示,國內壽險業者在美國債券新發行市場中,的確算是投資「大咖」,但目前沒有可能要大量撤回美國投資,即便有大量保險金給付需求,也可以用資產去調度資金,不一定要賣債。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者Robin Wiggleworth撰文指出,台灣雖小但在金融上卻算是超級大國(Superpower),因為台灣有極為節儉的存款戶與快速成長的經常帳盈餘,讓台融金融體系對應國內生產毛額占比已達全球第二高,且壽險業也快速成長。
但台灣本身的市場無法容納這些金融資金,壽險業必須大量投資海外,尤其是美國公債、公司債等,造成壽險業美元資產與美元負債(即美元保單)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從2013年的34%拉到目前已逾50%,資產與負債間的貨幣錯置,若台灣金融市場流動性出問題,或美元貶值時,壽險業恐被迫大量賣海外債,撤出美國市場;另外即是台灣的銀行業也是美國聯邦貨幣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若台灣金融市場波動,即可能會影響到美國貨幣政策。
金管會對此強調,台灣金融市場「正常而穩定」,同時壽險業依據保險業風險管理實務守則,各公司要建立管理機制控管各式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各公司要去預估近期是否有大量保單到期,目前每年總保費收入仍是大於保險費支出,並沒有流動性風險的疑慮。
金管會強調,美國債市規模極大,至少40兆美元以上,以台灣壽險業投資美國2千億美元來看,僅占約0.5%,要影響Fed決策或美國債市,恐怕言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