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接班傳承廣受注意,一些企業接班出現斷層、傳承遭遇阻礙,其原因林林總總、各有所難,有些可歸於過程中的措施不當,例如錯誤的接班時機、失衡的版圖分切等,這些不當措施,透過更謹慎的決策,可以獲得改正;但有一種狀況會使整個接班過程決策充滿險阻、甚至無從改正,就是組織內根本缺乏足夠資歷或潛能的接班者傳承事業。許多強調技藝的小規模傳統作坊、以及下一代都具有獨特生涯想法的大集團,經常面臨這種問題。
歷史上來看,王朝中衰、甚至滅亡,經常是起於缺乏優秀的皇位繼承者。原本歷代王朝都很重視皇子的教育,即便是短命王朝如晉朝,創建者司馬炎因疼愛幼時就相當聰穎的孫子司馬遹,故傳位給司馬遹的父親司馬衷,即為「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晉惠帝繼位後也找了眾多賢德教導司馬遹,然而此一看似可媲美康熙、雍正、乾隆隔代接班的安排,一方面因司馬遹長大後只顧嬉戲、一方面由於晉惠帝之后賈南風想廢了司馬遹、改立親生子為太子,故設下多重陷阱,讓司馬遹身陷其中、太子身份被廢並遭毒害,此事件成為八王之亂導火線,加速西晉的滅亡。
西晉司馬家的例子,表明了無法有效地培養潛在接任者、或是讓其在陷阱及鬥爭中折損,組織的接班傳承必然動亂,西晉並不是孤例,同為短命王朝的秦及隋也出現類似狀況:秦始皇一統天下,結束數百年的分裂局面,但卻未能預先安排身後接班,導致遽崩後,趙高發動沙丘之變、矯詔賜死頗賢能的長子扶蘇,由僅向趙高學過律法、無甚見識的胡亥繼位,斷送了秦朝江山;隋朝楊堅削平四海,結束數百年的紛亂,同樣也在接班問題上踏錯步,讓原先的太子楊勇墮入次子楊廣及大臣楊素佈下的重重圈套中,楊堅廢了楊勇、改立楊廣,儘管死前察覺不妥,但楊廣已控制宮闈、並在楊堅死後發矯詔賜死楊勇。楊廣繼位為隋煬帝,儘管開運河、創科舉有千秋之功,但大肆用兵、窮極奢華也斷送了隋朝。雖然後人難以斷定個性寬厚的楊勇與楊廣孰優,但不論誰人合適,楊堅輕易讓有心人設謀得逞,結果只是毀壞接班傳承。
是以組織應要求各層級管理者,在增進績效之外,也應關注培養接任者,以免發生倉促去職者留下難以補置空缺的情形,如此不僅無助於接班傳承、更嚴重者會癱瘓組織;尤其在愈高層級,這種要求愈應落實。從組織高階管理層向下巡看,中下層管理者所面對的業務及績效上的要求及檢核,較屬於專業領域、各種要求檢核之間的矛盾衝突也較少,在這些層級上培養接任者,正如同一般企業中的人力升遷規劃體系,有一定的專業模式可循;但到極高層,會面對組織內外相互矛盾衝突的各種要求,這些要求間的平衡取捨已近藝術層面,如同朱元璋誅殺眾多開國功臣,其中甚至多人領有朱元璋親發的免死丹書鐵卷,太子朱標勸父親不要如此殺戮,朱元璋聞言,丟了隻長滿針刺的荊棘在地,要朱標拿起來,朱標面露難色,朱元璋即表示現在斬除功臣正是為你削去這些針刺,可看出朱元璋殺功臣,也是在昔日起義的兄弟情義、丹書鐵卷的免死承諾、征戰有功者兔死狗烹的怨懟、以及朱家江山的存亡續廢等考量之間作取捨。對最高層來說,此類決策極難,接任者需要有多方面的見聞閱歷、權衡拿捏各種衝突、承受決策結果伴隨的亂困畏頓心境,故而其培養更應及早進行,尤其不應讓組織氛圍使可能接任者在培養過程中互忌相殺。
歷史事例顯示,良好接班傳承需要在培養接任人才、擇才適位、接班機制、到輔佐體系等四方面完善健全。培養接任人才是最基本的、也是起手的工作,此項若有缺失,傳承接班都是空談。
美國司法部與聯電達成和解的解讀推動整合資源規劃 找出最佳電力系統營運組合央行學者副總裁的社會期待與困境理財教育第一步 買名牌包不如存零股以他人商標文字作樣式標示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