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在一個世紀前創立,即便一百歲了,看起來還是很棒。雖然包浩斯的活躍時間很短,只從1919到1933年,但它結束後的生命卻長上許多。事實上,直到今天,它還在形塑我們的周遭世界。
雖然人們常將包浩斯的理念簡化成一系列物件,例如機能主義建築、閃亮金屬椅、無襯線字體,也許還有圓形、方形和三角形,但包浩斯想追求的目標,永遠超過這些。就像萊茲洛.莫霍里-那基說的:「最終的目標不是產品,而是人。」包浩斯是不斷演化、時而矛盾的一堆想法和抱負,擴展的範圍遠超過它在威瑪、德紹和柏林的三所實體學校。將包浩斯結為一體的力量並非風格,而是樂觀主義─認為好設計應該人人適用,以及相信好設計有潛力打造新世界。
由於包浩斯從來就不只是一樣東西,因此本書用了一百個關鍵詞,去探究由人物、構想和設計拼湊出來的這條百衲被,它們塑造了包浩斯的存在,並繼續塑造它的來生。本書讚頌了包浩斯的創意和多樣性─從它在藝術教育上的開創性構想,例如預備課程,到為包浩斯舞台設計的各種劇場實驗─也挑戰了打從包浩斯成立之初就縈繞不去的一些迷思。無論包浩斯的創立者華特.葛羅培斯是否有資格聲稱是他將現代建築帶到美國,或人們是否誇大了包浩斯對特拉維夫「白城」的貢獻,但這類聲明或概論,都可能掩蓋掉受到包浩斯形塑的想法、產品和人物的豐富多樣性。(本書摘自P7)
• 書名:包浩斯關鍵故事100
• 作者:法蘭西絲.安伯樂
• 出版:原點
• 上市日期:20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