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經濟教室|歐洲能置身事外?

多數歐洲國家對中美貿易戰做壁上觀,但當景氣降溫,首當其衝的,卻是貿易依存度高的歐洲國家。圖:美聯社
多數歐洲國家對中美貿易戰做壁上觀,但當景氣降溫,首當其衝的,卻是貿易依存度高的歐洲國家。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若中美貿易戰繼續擴大戰線,歐洲勢必又成重災區,

如同十年前全球金融海嘯一樣。

中美貿易戰愈打愈烈,歐洲除了荷蘭公布「中國策略」對中國一帶一路、消除貧窮等作為表示肯定之外,多數國家都做壁上觀,然而歐洲能自外於貿易戰嗎?能不受波及嗎?恐怕很難。

為什麼很難?因為多數歐洲國家的貿易依賴度都超乎想像的高,例如荷蘭一向被譽為歐洲門戶,鹿特丹吞吐量居歐洲第一,空運、海運及製造業都取得極大成就,雖然荷蘭人口比台灣還少,去年貨品出口卻居世界第五、服務輸出為全球第六,總輸出占GDP高達105.6%。

這項數據愈高代表愈容易受全球景氣的影響,像荷蘭這個超過100%的情況,並不多見,也正因為如此,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對其衝擊甚大,過去十年荷蘭便歷經了三年的經濟負成長。

歐洲除了製造業夙享盛名,金融、觀光、商業、海空運輸等服務業也有一席之地,這使得他們的貨品與服務輸出規模都很大,占GDP比率皆逾三成,德國、瑞士甚至高達五、六成,全球只要有什麼風吹草動,德國、瑞士便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外貿依賴高 難逃衝擊

以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而言,雖然各國都受到波及,但德國這一年經濟成長率為-5.6%、瑞士-4.2%,衰退情況更甚於其他國家(同年台灣僅-1.6%),美國這個掀起海嘯的國家也才-2.5%,也就是說禍由美國起,但重災區卻落在歐洲,這實在是非常不公平。

之所以每逢風暴,歐洲傷的比較重,原因就在於歐洲各國外貿依賴度較高,英國、法國去年的貨品加服務輸出皆逾八千億美元,義大利也逾六千億美元,輸出占GDP比重皆逾三成,如此依賴外貿,當全球景氣降溫,自然要受到更大的影響。

如今中美貿易談判觸礁,加以川普又向墨西哥、印度開戰,這無異讓已趨疲弱的全球景氣雪上加霜,依據世銀甫公布的預測,再度調降今年全球貿易成長至2.6%,創下近十年最低,這意味著全球經濟風險再度升高,而風險升高對誰影響最大?首當其衝者自然是外貿依賴愈大的國家,放眼望去,歐洲所受到的威脅自將更勝於東亞。

中美內需強大 有抗體

我們來看一下中、美兩國的輸出占GDP有多高,中國大陸雖然貨品出口居全球第一、服務輸出為世界第五,但由於人口眾多,GDP規模大,因此輸出占GDP僅20.5%,而美國更只有12.1%。換言之,中美貿易戰愈打愈烈,這兩個國家仰仗著廣大的內需市場,反而受到的衝擊最低。

由此研判,若中美貿易戰繼續擴大戰線,歐洲勢必又成重災區,如同十年前全球金融海嘯一樣,而亞洲日本由於輸出占GDP比率不及兩成,影響有限。

但台灣、韓國所受衝擊一定不輕,尤其台灣輸出比率達65.5%,遠超過南韓及多數歐洲國家,於此可知,我國的執政當局不宜太過樂觀而失之於誤判。

小檔案

今年五月中旬荷蘭政府公布「中國策略」指出,在貿易方面,中國政府的新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是一個很好的政策,但也同時警告中國的貸款不得造成他國不能承擔的債務,對於中國的網路活動則需保持警惕。

小檔案

「中國策略」在人權方面指出,中國在消除貧困和男女平等方面取得了進步,但在保障言論自由上仍顯不足。美國駐荷蘭大使Peter Hoekstra深不以為然,認為此份報告是「一碗食之乏味,不熱不冷的湯」。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