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雄科技大學與科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共同攜手打造的第一艘台灣本土自主設計組裝探測船「奧黛麗斯號」,正式在高雄啟用,主要作為台灣離岸風電的海底地質探測,近期將出航到彰化外海,展開海底探勘的工程。
CIP台灣區開發長許乃文表示,推動海事本土化是CIP與本土承包商最重要目標,透過首艘全MIT組裝改造的船隻,結合台灣各產業的相關經驗,協助台灣能打離岸風電國際盃,未來放眼亞太地區跨國接單。
奧黛麗斯號是全台首艘全台灣設計改造的探測船,由銓日儀、環島工程等公司合資5億進行設計,船上具備「公分級」的高準度定位系統,船上設置地質實驗室,另外還具有鑽探2,000公尺深能力,因應我國120公尺的離岸風電風場綽綽有餘,船員則都是高雄科技大學培育出的人才。
高科大副校長俞克維說,政府持續推動海洋政策,高科大扮演重要的後勤角色,尤其人才培育、科學研究等,有了首艘國產的探測船,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立委管碧玲說,離岸風電正在快速發展,預計到2025年累計投資可達1兆元,台灣2025年就可完成5.5GW的裝置容量,每年發出198億度的綠電。台灣的地理位置適合從事風場開發,這對秋冬減碳很有幫助,可以讓火力發電廠休息。另外,推廣離岸風電也可培育在地人才,估計可創造出2萬個就業機會。
風場開發商在發展的同時也發現,國產化的目標確實相當困難。許乃文說,政府開出國產化的目標,但船隻的改造、人才培育都需要時間,現在能有一艘多方協助打造的國產化探勘船,就耗費了很大的心力,之後還有架設風機、鋪設海纜等高風險項目,需要持續進行,國產化整體政策要如何推動,需要政府好好想一想。